近日,“躺平”干部引发大众关注,“躺平式”干部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一些干部年龄不大却“未老先衰”,表现出“无欲无求”的状态;有的只有高喊口号行动少落实差,看似马上就办,其实做给你看,结果稀松散漫;有的思想保守、能力平庸,不会不问又不学,往往“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干就错”;有的拈轻怕重,显山露水的工作抢着干,苦活累活靠边站;还有的安于现状、不愿奋斗、畏惧挑战,甘当上推下卸的“二传手”、得过且过的“隐形人”,面对工作直接“摆烂”;有的干部把实践锻炼当作“镀金”,不愿沉下身子摔打锤炼,不与群众打成一片。如果沦为“躺平族”,不仅影响了整体工作的推进效率,还破坏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给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躺平”的原因来自方方面面。一是趋利,领导在就争表现、赢信任,从中捞取个人好处。二是避害,怕得罪人、怕出问题、怕担责任。三是跟风,别人都“躺平”,怕自己“内卷”反而显得另类。四是苟安,信奉少做事少出错,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的理念。
全方位激励躺平干部。一是要赏罚分明。通过评选“躺平者”,是让“躺平者”知耻而后勇,也是在树立“反面典型”,是一次黄牌警告。而如若“躺平者”仍不悔改,下一次就可能“吃罚单”,甚至“亮红牌”。评选“躺平者”,就是为了让“躺平者”难遂自己意愿,让他们再也“躺不平”。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厚植爱国情怀,涵养为民初心,让“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成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通过调下躺平的干部来教育警示其他干部,起到震慑效应激发其他干部担当作为的精神,这是在给“躺平者”自新机会,是在挽救他们,也是在激发奋斗者。三是坚持严管厚爱。强化干部日常监督和警示教育,充分运用谈心谈话等手段,对干部在工作中“挂空挡”“唱空掉”的现象和当“太平官”的思想苗头,及时敲钟提醒。做好被调下的躺平干部后续表现,对后续在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干部,结合专业特长等实际,依规继续选拔使用,鼓励躺平的干部知耻后勇、努力担当。正确引导被调下的躺平干部在良好氛围中卸下思想包袱,改变“慵懒散拖”,真正让好风气激发正能量,让“躺平者”成为“奋斗者”。
(马关县委组织部 黄赠霖)
(编辑:周秋 排版:向传帅 责编:关韦伟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