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9组珍贵档案,应该被更多人看见

2025-08-22 20:33  






编者按

1945,镌刻着一个民族的胜利与重生,也是滇缅公路血肉筑就、丰碑永驻的历史坐标。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云南网、云南发布精心策划,携手云南省档案馆,依托首次对外展出的“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隆重推出“1945——揭秘档案中的滇缅公路”大型融媒体报道。

通过“1-9-4-5”的叙事脉络,以1条主稿和短片回溯征程、9组图片凝视瞬间、4座桥梁见证坚韧、5个故事触摸温度,立体呈现滇缅公路艰苦卓绝的修筑史诗,再现那段烽火岁月中融入血脉的民族记忆。

历史无声,档案作证;英魂已远,精神长存。

今天,围绕9组档案图片,我们从4个方面带您回望滇缅公路上的血肉、汗水、信念与通途。




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

图片












01
跨 越 天 堑  劈 山 填 壑


滇缅公路路线图(1938年7月).png

滇缅公路路线图(1938年7月)。


滇缅公路东起昆明,西行经龙陵、畹町出境,直通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东段为昆明至下关,于1935年土路通车。西段由下关起,至滇缅交界的畹町河止,全长547.8公里,为新修里程。


图片

在悬崖峭壁上施工的各族民工。


滇缅公路西段要翻越横断山系纵谷区的云岭、怒山和高黎贡山余脉,跨过漾濞江、胜备江、澜沧江、怒江等急流深谷,工程异常浩大艰险。


图片

滇缅公路上横跨怒江的惠通桥。


图片

漾濞县境内滇缅公路的危险路段(漾濞县档案馆)。


图片

抢修滇缅公路路基工程。


当时美国公路工程处权威人士曾断言,滇缅公路要三年才能建成,然而他们不清楚的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面对日寇的穷凶极恶和自然环境的狂暴凌虐,云南人民仅用了9个月时间,硬是在悬崖绝壁、峡谷急弯之中打通了一条维系抗战的生命通道。


02
共 体 时 艰  戮 力 同 心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云南各界以民族大义为重,上下齐心,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劈山填壑,日夜赶修。



共体时艰,遵限赶修

图片

1937年12月15日,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饬令保山、云龙两县县长电复滇缅公路修筑进展情况的电。电令中称“滇缅公路在此全民抗战期间,实为我国防交通之唯一生命线”,希望县长“共体时艰,遵限赶修。”



900公里的筑路长龙
图片

漾濞县的民工修筑滇缅公路。


1938年1月,滇缅公路沿线各县和设治局征调民工陆续到达指定工地,加上雇用的石工、木工等,西段每天约有汉、彝、白、傣、回、景颇、阿昌、德昂、苗、傈僳等10个民族的13.5万民工在路施工,加上东段加固路基、桥涵的各县民工6万人,滇缅公路高峰期每天施工人数高达20万人。


图片

滇西各族人民行动起来修筑滇缅公路。



老弱妇孺全民上阵
图片

年迈的老人和儿童都参与到筑路中。

图片

图片

用简单工具平整路基的少数民族妇女。


在年轻力壮的儿郎们走上抗日前线与侵略者殊死搏杀之际,中国滇西老弱妇孺成为了修建滇缅公路的主力,他们手持简单的工具在滇缅公路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03
同 仇 敌 忾  群 英 毕 至


滇缅公路不仅是筑路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一曲由边疆土司、四海匠人与海外赤子共同谱写的中华民族不屈意志的精神赞歌。



前方流血,后方流汗
图片

滇缅公路旁的宣传标语:“前方努力杀敌守土,后方努力耕种建设”。


征调修筑滇缅公路的民工劳役十分沉重。此时除已奔赴抗日前线的青壮年外,滇西地区征调民工在抢修滇缅公路的同时,还承担了滇缅铁路、西祥公路、祥云机场、腾冲机场等战时重大工程,除此之外还要承担战时积谷的重任。



群英汇聚,为国分忧

参与滇缅公路建设的部分技术人员合影。


修筑滇缅公路,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急需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全国经济委员会派出一批工程技术专家来滇协助工作。来自国内外的一批有抱负的青年,也经过短期培训加入筑路大军中。


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

图片












04
筑 路 史 上 的 工 程 奇 迹



长城运河后的又一巨大工程


图片

云南全省公路总局滇缅公路各项工程移交总表。1939年7月18日,云南全省公路总局致函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附上了各项工程移交清册。


据档案文献记载,至1939年7月“综计滇缅公路由昆明至畹町,全长959公里,共有土方19983960立方米;石方1875497.055立方米;桥梁536座;石涵洞2198个,木涵洞1114个;石挡墙477.8米;铺路碎石1108739.62立方米。路面包括安宁至凤仪段在内,共铺筑泥结石路面957公里”,这是公路修筑史上的工程奇迹。


图片

滇缅公路局各站距离里程表(1939年3月30日)。



靠人力开辟的公路线


图片

修筑滇缅公路靠石碾子来夯实路基。


在缺乏机械设备的条件下,工程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法,依赖各族民工用手锤、钻子、炮杆等原始工具修建公路。



索桥飞渡,三江天险化坦途


图片

改建加固滇缅公路惠通桥。


滇缅公路上横跨怒江的惠通桥,横跨澜沧江的功果桥、昌淦桥,是滇缅公路上最大和最艰巨的桥梁工程,也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最早的公路钢索吊桥。


05
血 肉 筑 路  民 族 丰 碑


当抢修滇缅公路成为全省共识,云南各族人民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为修筑这条抗战生命线他们自备干粮,肩挑锄刨、敲石凿山,怒涛浮渡,付出了巨大牺牲。



裹粮携锄,不惧苦寒
图片

腾冲县修筑滇缅公路的工人代表尹自忠等人为落实滇缅公路民工伙食给云南省建设厅的文(1938年)。信中表达了滇西各族民工不惧苦寒,筑路救国的决心,文中说道“中华民族已遭遇最后关头……为力图补救,计滇缅公路遂成为举国瞩目之生命线。故自去岁修筑以来,一般民工莫不茹苦含辛以期筑路救国。人非下愚固亦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义。”同时描述了民工因缺乏伙食补助,“不得不餐风宿露,枵腹从公而饥寒致病,因病致死者累累荒塜”的惨状。



唯以血肉筑长城
图片

1939年7月17日,交通部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第六工程段关于送腾冲县伤亡民工一览表的呈。


据史料记载,在筑路过程中,因公死亡人数不下3000人,因公伤残者达万人之多。总工程师谭伯英日记里的数据同样触目惊心:“平均每推进1.6公里就有3人伤亡,全线土石方量足够绕地球赤道三圈。当3000多具遗体被就地掩埋在路基之下时,这条公路已不仅是交通线,更成为了民族精神的纪念碑。”




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


图片












06
抗 战 通 途  中 外 瞩 目



滇缅公路通车了!
图片

通车后的滇缅公路(1938年12月)。


图片

第一批援华物资沿滇缅公路运进昆明城。


1938年8月底,滇缅公路终于全线土路通车了。同年底,首批由苏联援华的军需物资经滇缅公路运入昆明。



百万雄工中外赞
图片

美国驻华大使纳尔逊•詹森视察滇缅公路途中。


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奉罗斯福总统之命视察滇缅公路后,在接受采访时称赞道,“滇缅公路工程浩大,中国民众能于短期内藉己力完成,其在工作上之成就,即欧美任何公路亦不能过,余对贵国民众之毅力,与穷干苦干之精神,感佩无似。”


07
托 举 山 河  日 夜 不 休


战时军事经济生命线

图片

滇缅公路上的国际运输车队。


图片

滇缅公路上的国际运输车队。


1938年底,滇缅公路一通车,立即成为抗战时期中国连通外界的陆路交通动脉,数万吨汽油、枪支、药品、机械等物资通过滇缅公路运入内地,承担起全国抗战物资90%的运输量。



抢运物资忙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积存在香港的大批援华物资转移至缅甸仰光港,仰光港口此时滞留的援华物资达32700吨。滇缅公路进入了运输最繁忙的时期。

仰光分处十二月份下半月应行内运急资表(1941年12月10日)。


抢运及疏散存缅物资计划(1941年12月10日)。

宛如一条长龙的抢运物资车辆,日夜穿行在蜿蜒曲折的滇缅公路上。

马帮驮运也参与到滇缅公路的繁忙的运输中。




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

图片












08
南 侨 赤 子  热 血 报 国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召唤下,广大海外爱国侨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投身抗战,其中南洋华侨机工贡献尤为卓著。


图为南侨机工运输车队经过惠通侨.png

南侨机工运输车队经过惠通桥。


1939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危的时刻,近3200名南洋华侨青年响应侨领陈嘉庚的号召,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奔赴烽火连天的祖国。他们放弃优渥的生活,来到滇缅公路这条抗战运输生命线,冒着枪林弹雨为抗战前线运送军需物资,他们中有1000余人长眠在祖国的山河。


图为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公路运输组1939年4—11月份南侨机工驾车肇祸表(1939年11月30日),从图表中不难看出,短短 4 个月的时间里, 南侨机工在运输途中遭遇车祸多起,机工伤亡多名。.png

西南运输处1939年4—11月份南侨机工驾车肇祸表(1939年11月30日),从图表中不难看出,短短4个月的时间里,南侨机工在运输途中遭遇车祸多起,机工伤亡多名。


南侨机工在惠通桥老虎崖下。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代募的道奇汽车装配图。


09
绝 地 抢 通  护 路 重 生


滇缅公路的运输黄金时期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从1940年开始,日军对滇缅公路发动了超过400架次轰炸,试图掐断这条“东方战场的输血管”。但炮火摧毁的是路基,却摧毁不了云南各族儿女的钢铁意志。



炸不断的生命线


1940年12月17日,滇缅公路运输管理局昆明办事处关于敌机轰炸功果桥受损情况的电。


功果桥被炸毁情况。


1941年,日军飞机轰炸滇缅公路交通咽喉惠通桥。


敌机炸毁一段,立即抢通一段。被轰炸后的滇缅公路桥梁坍塌、路基崩裂、车队焚毁,但硝烟未散,公路沿线的民众、士兵、工程人员、南侨机工已冲向废墟,他们顶着空袭昼夜抢修,惠通桥被炸6次,重修6次;功果桥创下“7天抢通”的奇迹。


功果桥浮桥试车情况。


1942年5月缅甸全境沦陷后,滇缅公路的战略物资运输被迫中断。同年5月5日,日军逼近惠通桥西岸,我方守桥工兵及时将桥炸断,滇缅公路也被迫中断。



断裂重生


1943年11月,滇缅公路工务局按照《远征军交通整备计划》制订《滇缅公路抢修计划》,组建抢修总队,配合滇西反攻再次抢修滇缅公路。


1944年5月,滇西反攻战役打响,各族民工组成的抢修队沿途修复被毁坏的路基和桥涵,保证后续部队和物资的运输。


滇缅公路遗址。管毓树 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滇缅公路紧紧围绕着抗战,经历了抢修、军运、切断、复路的过程,完成了抗战生命线的光荣使命。


(来源:云南发布)

(美编:向传帅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