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载青丝染鬓霜!民警张玉忠与富宁林海的绿色情缘

2025-10-29 10:10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富宁县,有一片望不尽的绿水青山。苍翠的林木是这里的肌肤,翱翔的候鸟是这里的精灵。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有一位年近花甲的民警,用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十七年光阴,像守护亲人一样,守护着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寸土地。他,就是富宁县公安局新华派出所一级警长张玉忠。

从青丝到白发,从林业局干部到森林公安,再到基层派出所民警,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那颗为生态安全保驾护航的初心。他以山为家,与林为伴,将最炽热的青春和最深沉的热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富宁的绿水青山,书写了一段平凡而伟大的守护传奇。

初心萌发——从向往戎装到扎根林海

1967年5月出生的张玉忠,自幼对笔挺的戎装有着深深的向往。驻军部队战士们挺拔的身姿、守护一方安宁的形象,在他幼小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名为“守护”的种子。1988年7月,从西南林业学院毕业的他,怀揣着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富宁县林业局的大门。

彼时的富宁林区,并非总是诗情画意。盗伐林木的电锯声不时刺破山间的宁静,一棵棵挺拔的树木在利益驱使下轰然倒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曾经灵动的身影在山林间日渐稀少;部分群众法治观念淡薄,对破坏生态的行为司空见惯,甚至参与其中。

这些触目惊心的景象,像一把把利刃,深深刺痛了张玉忠的心。“一定要尽己所能遏制种种违法行为,保护好生态资源!”从那时起,这个信念便如同磐石,在他心底牢牢扎根。他毅然决然地一头扎进了茫茫林海,开启了一场长达三十七载,至今仍在继续的守护之旅。

青山绿水成了他最忠实的伙伴,飞禽走兽成了他眼中最美的风景。每一片树叶的摇曳,每一声鸟鸣的响起,都仿佛是大自然对他的呼唤与期许。在这片广袤的森林中,他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用行动诠释着对生态保护的执着与坚守。这份守护的信念,不仅贯穿了他的职业生涯,更成为了家风传承。在他的影响下,他的长子也追随父亲的脚步,加入了公安队伍,父子二人共同奋战在维护社会安宁的一线,成为了当地广为流传的佳话。

“倔强”神探——林海疑案的克星

在同事和领导眼中,张玉忠是出了名的“办案能手”,而他的“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倔”。这种“倔”,是对真相的穷追不舍,是对细节的锱铢必较,是对公正的矢志不渝。

“硬骨头”也要啃下来。2021年,陆某英滥伐林木案如同一块“硬骨头”,摆在了张玉忠面前。嫌疑人两次作案,手段狡猾,现场线索错综复杂,案件几度陷入僵局,侦破工作举步维艰。面对困境,张玉忠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退缩意味着对违法行为的纵容,是对生态环境的极端不负责任。那些日子里,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至深夜,陪伴他的是堆积如山的卷宗和紧锁的眉头。他一头扎进案件分析中,一遍又一遍地查阅材料,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光在办公室研究还不够,张玉忠踏上了漫长的走访排查之路。他穿梭在山林之间,行走在村落之中,崎岖的山路磨破了他的鞋,烈日的暴晒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痕迹,但他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无数个夜晚,当城市的喧嚣归于沉寂,他仍在为案件的突破而苦苦思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无数次的分析和走访后,张玉忠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那股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倔劲”,成功锁定了关键证据,将嫌疑人绳之以法。这起案件的告破,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守护了珍贵的森林资源。

与时间赛跑。2023年,富宁境内查获一起重大的跨省画眉鸟贩卖案。从广西购买后运输至云南蒙自售卖的270只画眉鸟,背后是一个组织严密、手段隐蔽的跨省犯罪团伙,集非法猎捕、运输、买卖为一体,侦破难度极大。案情就是命令。张玉忠和同事们迅速成立专案组,全身心投入侦破工作。他们日夜兼程,奔波于各个涉案地点之间,收集证据,调查线索。那段时间,张玉忠忙得连理发的时间都没有,整个人瘦了一圈,但眼神却始终闪烁着专注的光芒。在案件的攻坚阶段,张玉忠的“细致”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仔细梳理每一个环节,反复核实每一份证据,深入追查每一条线索。他深知,在这种跨省大案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最终,经过连续多日的艰苦奋战,该案被成功破获,这个危害野生动物安全的犯罪链条被彻底斩断。

“排头兵”与“勤务兵”——永不疲倦的老黄牛

在单位,张玉忠是公认的“排头兵”。无论是办案的数量还是质量,他都名列前茅。而支撑他成为“排头兵”的,却是那种“勤务兵”般的奉献与担当。

“有任务,请安排我”,这是张玉忠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案件办理、查找线索、走访群众、调查研究……他样样争着干,一样不落下。“张玉忠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事情做不完不放心。”这是大队领导和同事给他的一致评价。

他的工作时间表上,几乎没有“假期”二字。一年365天,他至少有360天在岗,假期外出办案或抓捕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领导心疼他,经常劝他假期休息,他总是笑着回答:“没事,办完了这个案子,我再去找你补假。”然而,这假,他从未去补过。

夜晚,他办公室的灯是单位里最常亮起的一盏。“两个馒头,一盏灯”是他挑灯夜战时的标准配置。每当有案子,不干完,他决不离手。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源于他内心深处对职责的敬畏。2000年,他的父亲病重,当时他正在村里进行紧张的森林资源调查。当他圆满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匆匆赶回家时,却遗憾地错过了与父亲的最后一面,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但当被问及如果重来一次会如何选择时,这位坚毅的汉子眼圈泛红,却依然坚定地说:“工作……还是要先完成。”

他的敬业,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他主办的案子,从始至终,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他协办的案子,他也绝不置身事外,总是主动跟进,全力协助。2003年,阿用乡一座山发生火灾,张玉忠和同事们到达时,明火刚被扑灭,但地上遍布暗燃的小火星。为了第一时间采集证据,他毫不犹豫地冲进现场,连续测量勘察10个小时。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一天滴水未进地走出现场时,除了两个眼睛,全身都被烟尘熏得漆黑。队上的年轻人无不佩服地说:“翻山越岭,我们都不如张叔跑得快。”

近三年来,他主办或协办的各类案件占侦查中队案件总数的60%以上,先后参与侦办了杨某虎等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农某森等人滥伐林木案以及“11·14”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为维护富宁社会大局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名利;生活中,他严于律己、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尽管距离退休的时日已不多,但他从未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始终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并毫无保留地开展“传帮带”,将毕生所学和经验倾囊相授给年轻民警和辅警,赢得了战友的尊敬、社会的认同和领导的肯定。

铁面柔情——法理与人情的平衡大师

法律是冰冷的条文,但执法者可以有温度。张玉忠在执法过程中,完美地诠释了何为“铁面无私”,又何为“暖心人”。

雪中送炭的调解。2024年4月,对于居住在富宁县的钟某某而言,是一个充满绝望的月份。她在整地时欲烧掉玉米秆,不慎引发森林火灾,过火林地面积达219.9亩,烧毁了村集体的杂木林和群众个人的马尾松、杉木、油茶、八角等经济林木,造成巨大损失。按照法律规定,钟某某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面临大额经济赔偿。然而,她的家庭经济状况极其困难:家中有年迈多病的老母亲需要赡养,儿子外出务工收入微薄,全家主要依靠她种植瓜果维持生计。巨额赔偿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

张玉忠在详细了解钟某某的家庭情况后,内心深受触动。法律的威严必须维护,但人情的温暖也不能忽视。他主动承担起协助调解的重任,不辞辛劳,一次次奔波于钟某某和各位受害人之间。他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用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反复沟通、协商。调解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的受害人因损失惨重情绪激动,坚决要求全额赔偿;钟某某则因家徒四壁,感到无助和绝望。面对重重困难,张玉忠始终保持着极大的耐心和信心,既向受害人说明钟某某家的实际困境,恳请理解与宽容;又向钟某某释法说理,让她认识到错误,积极面对。经过多方不懈努力,最终达成了和解协议,成功将赔偿数额降至钟某某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这个结果,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也让群众感受到了执法的温度。从此,钟某某把张玉忠视为全家的大恩人,每逢上街卖瓜果或过年过节,总会把最新鲜的瓜果或亲手做的食物送来,以表达内心无尽的感激。

雅长林场的“守护神”。除了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张玉忠的铁面柔情也体现在对守法企业的保驾护航上。雅长林场的负责人对他充满感激。多年来,张玉忠为他们破获了多起盗伐林木案件,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他就像林场的“守护神”,有效遏制了盗伐势头,为林场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逢年过节,林场负责人总会发来情真意切的祝福信息,字里行间满是敬意与感谢。

在张玉忠三十七年的职业生涯中,这样暖心的故事数不胜数。他始终坚守公正执法的原则,铁面无私,不偏不倚,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他又总能洞察案件背后的人情冷暖,尽己所能地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用行动诠释了法律的终极目标——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善良。

鸟王山“卫兵”——近三十年的候鸟守护者

在富宁县里达镇,海拔1335米的鸟王山(又称百鸟朝王山),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为候鸟迁徙途中至关重要的“驿站”。每年七八月,数以万计的候鸟在此停留、休憩,景象壮观。

然而,这里也曾是非法捕鸟的重灾区。当地部分群众为了果腹或牟利,常在夜间用灯光诱捕候鸟,严重威胁候鸟种群安全和生态平衡。

1990年,为了守护这片候鸟的乐园,张玉忠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了巡山护鸟的队伍,成为了鸟王山忠诚的“卫兵”。从此,他与这座山、这些鸟,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候鸟迁徙的高峰期,也是张玉忠和巡山队员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巡逻,夜晚的山林漆黑寂静,他们打着手电,穿梭在蜿蜒的山路间,一巡就是大半夜,汗水常常浸透衣背。这样的巡逻,张玉忠坚持了快三十年。一年三个月,每月不下10次,每次步行不少于20公里。他的足迹,遍布了鸟王山的每一个角落。

在坚决打击非法行为的同时,张玉忠深知,根除顽疾在于唤醒民众的意识。多年来,他走村串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讲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他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回报。群众的法律意识显著提升,捕鸟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许多人甚至从曾经的捕鸟人转变成了护鸟员。

家住彭家湾的赵某某便是其中之一。他在一次非法捕鸟时被张玉忠抓获。面对赵某某,张玉忠没有简单地处罚了事,而是耐心地向他普及法律知识,讲述野生动物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最终,赵某某被感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张玉忠的推荐和帮助下,他洗心革面,成为了鸟王山的一名巡山员,从生态的破坏者转变为守护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过去的过错。

三十七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对于一个人而言,几乎是整个职业生涯。张玉忠将这段最宝贵的岁月,完全融入了富宁的青山绿水之间。他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步入了两鬓斑白的老警。身边的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他,像一棵扎根山岩的青松,始终坚守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他从不抱怨工作的苦累,从不提及生活的艰辛,只是默默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自己当初的誓言。

青山作证,他是一位技艺精湛、铁面无私的“办案能手”;绿水为凭,他是一位勤恳奉献、甘为人梯的“老黄牛”;万鸟齐鸣,他是一位近三十载风雨无阻的候鸟“卫兵”。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什么是“坚守的力量”。

他是张玉忠,是绿水青山的忠诚卫士,是富宁的骄傲,更是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上,一个值得所有人铭记和学习的榜样。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对这片土地的忠诚与热爱,将如同那绵延的山脉,永恒而坚定。

(记者:陆建斌 李健 通讯员:赵津 李发文)

(编辑:李娟 美编:向传帅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