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越境侦察(上)
一
1942年前后,笔者的父亲林炳恒是云南省国民政府督察员谭炳南的警卫员,经常深入马关、河口一线前沿阵地慰问士兵、体恤民情。林炳恒在世时曾对笔者讲过一件事情,后来,笔者在抗战时期第54军第14师一个中尉军官撰写的回忆录里读到了这件事。
这个名叫郑天一的军官,在《越南猛康侦察追忆》里讲述,当时他担任第14师直属骑兵连中尉排长,这个骑兵连驻扎在今文山市平坝镇。当时,中国军队奉蒋介石之命在中越采取守势,活动范围不越过边境,从越方来的情报多半通过华侨和相关渠道获得,偶尔有我方侦察兵化装过境执行任务。

日军占领越南河内
那天,我军获得了与猛康临近的新店(注:今属河口桥头)前方传来的一条消息,称河内有一个日军旅团长级别的人秘密来到猛康一带活动,不知道日军有何企图。
这条消息让驻防马关的中国守军十分警惕,第14师参谋主任段麓荪下了一道命令,让郑天一带人到越方境内侦察,核实情报。段麓荪认为,如果真的有日军旅团长级别的军官到达猛康侦察地形,说明日军很快就会对我方发动进攻,我守军必须早做准备,以防后患。
猛康即是猛康镇,隶属越南老街省,在马关、河口一线的对面。这一带山势崎岖,断崖绝壁,河流纵横,重关叠隘,易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
接受任务后,郑天一带着郑凯成化妆成当地百姓从文山平坝出发,不到两个小时就到达新店,进了当地驻军营地,守军王连长又安排郑天一和郑凯成带领一名本地侦察员过境侦察敌情。
郑天一在文章里回忆:“到新店的第二天,正是猛康街天。我换上便衣,带了郑凯成和王连长的一个侦察兵,牵一匹驮马,我们都打扮成去赶街的样子,随边民一道下山。路上没有遇到阻碍,不到中午,我们就进了越南的猛康镇。当时猛康有三百户人家,经济掌握在华侨商人手中。”
到了越南猛康镇,郑天一很快就在那个侦察兵的帮助下,见到了当地华侨商会的会长,对方十分热情,云南话也讲得很标准。经过了解,证实了确有日军旅团长级别的人到达当地的传闻,这消息是从花龙乡那边传来的,目前还不能辨别真伪。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商会会长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二圈官来,何必动大驾,让别人来就行了么。”
“二圈官”,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称呼。原来,当地人根据法军军衔、肩章的特点,把少尉叫作“一圈官”,中尉叫作“二圈官”,上尉叫作“三圈官”。当地人没见过这么大的官,以为尉级军官就算大了。
尽管情报没有得到证实,但是,郑天一对猛康街上的重要道路、明显的建筑物等都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也算有所收获。然而,当他们下午准备返回新店的时候,却遭到了越南“红兵”的突然袭击。
在越南被殖民统治时期,法军穿白色军装,越南雇佣军穿红色军装,故称“红兵”。
“红兵”来袭,郑天一等人果断反击,双方经历了一场鏖战,尽管越军人多势众,但是,他们使用的还是一战时期的“大十响”老枪,这种枪不经打,几下子枪管就打红了,无法射击,结果反被郑天一等人打得稀里哗啦。不过毕竟对方人多势众,再次组织进攻时,郑天一负伤被俘,郑凯成和那名侦察兵则在他的掩护下突出了重围。
事后,郑天一被带走,关进了法国殖民地兵营的地牢。在地牢里,他听到外面的“红兵”竖起大拇指调侃说:“这是大朝的‘二圈官’。”
“大朝”?这又是一个有趣的称呼。越南历史上很长时间向中国朝贡,因此把中国称为“大朝”,把越南自己称为“小朝”。
当然,那时候郑天一也顾不上去琢磨什么“大朝”、“小朝”的关系。自己身陷囹圄,得尽快想办法逃出去。他在军队上长期执行侦察任务,经验比较丰富。郑天一马上就想到了一个问题:他们怎么知道我是个中尉呢?思来想去,他认为可能就是那个华侨商会会长出卖了自己。当时,在关押他的地牢里同时关押了一个华侨,对方和他说话,他也不敢和对方交谈,以免言多语失,被对方利用。
郑天一一直不说话,他的沉默让越南人反而有些心虚了。一个“红兵”私下里悄悄地告诉他说:“你们‘大朝’来人了,要把你带回去。”听到这个消息后,郑天一心里就更踏实了,也不再担心什么,他开口说话了。他要求见当地法军的最高指挥官,那也是一个“二圈官”——中尉。但是,从郑天一被带到这里关押的那天起,对方一直对他避而不见,不知心怀什么企图。过了10多天,那个“红兵”又来告诉他:“‘二圈官’,‘大朝’来人领你回去了。”这次,他才终于见到了那个法国“二圈官”,还有越境过来的驻扎在新店的王连长和郑凯成等人。一看见他们,郑天一便握拳大喊:“誓死不当亡国奴!”,借以表明自己没有变节。王连长跑过来连忙抓住他的胳膊,只说了一句:“快走,这笔账留着算!”就带着郑天一撤了出来。一进入隘路,便看到几十个中国士兵全副武装,胸前都挂满了手榴弹,警惕地站在一边。
后来,郑天一才知道,与法军交涉、救他出来的是第14师师长阙汉骞和参谋长彭奇超。

云南各界举行“九一八”事变六周年纪念活动
阙汉骞是黄埔军校四期生,在抗战中多有功绩,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官至中将兵团司令。湖南水陆军总司令、省长赵恒惕曾为其题诗:“水土平成历世功,摩挲峋嵝想雄风。”抗日战争时期,阙汉骞历经粤北大捷、昆仑关大捷、解密支那盟军之危、腾冲战役等,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在抗战中,他屡建奇功,有“抗日猛将”之名。但是,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阙汉骞曾经也给中国革命造成过严重的损失。1930年至1934年,他参加对井冈山的封锁围剿,忠实地执行了蒋介石的“烧、杀、平、毁”政策,使革命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跟随蒋介石,积极反共、参加内战,夺胶东,战辽西,守上海,为蒋介石立下过汗马功劳。
郑天一被救回国内后,马上被护送回文山平坝。回来后,他立即见到了师长阙汉骞和参谋长彭奇超两位长官,才搞清楚自己怎么会被对方抓去。原来这是日军的一个圈套,驻越日军为了了解中越边境中国方面的军事情报,便散布了这个假消息,并强迫已经沦为仆从军的法国殖民军“红兵”为他们抓个活口。于是,法方利用花龙乡一个越南头人散布假情报来吸引中方情报人员入境越南猛康,伺机抓捕,以获取我军有关情报。由于我军新店方面对越方人员的警惕性不高,被这个头人弄清了郑天一的身份和活动情况。郑天一他们一进入越南,他就把消息传递给了法国殖民地当局,法军马上派出人马,在他们返回的路上进行袭击,抓住郑天一后,还准备将其押解到河内交给日本驻军审问。
只是,郑天一被抓以后的事情,大大出乎了法军意料。当天,从越南猛康撤出的郑凯成和那名侦察兵,他们一回到驻地就向师部进行了汇报,说明了相关情况。第14师得知郑天一被抓后,当即派人十分强硬地通知法军:“不放人就下坝(注:下坝为当地方言,指‘开进、攻打’)!”准备攻占猛康。法军知道,以我军的优势,一旦开打,他们占不到任何便宜,心里十分恐慌。王连长告诉郑天一:“师长命令,他们再不放人,我们就踏平猛康兵营!”那个华侨商会会长也向法国人交涉,他的确也没有出卖郑天一一行。当时,法军因为法国的投降、维希当局的上台和日军的进驻而士气全无,无心打仗,也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而得罪了中国,就同意放人,并找了个借口搪塞了驻越日军。
郑天一一行这次侦察敌情,虽然是上了当,不过,也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郑天一是个有心人,他回到文山平坝后,就赶到师部参谋处,凭着自己的记忆把猛康的城镇地形、地物画了出来,还画出了法国兵营的营房设置图,并把法国兵营的兵力、武器配置等情况写了出来。
段麓荪主任一看,冲着他的肩膀就是一拳,笑道:“你这小子,厉害呀!这次,你算是完成了任务。”
二
黄仁宇在《阙汉骞和他的部下》一文中叙述了他在抗战中经滇越铁路到滇南战区的经历。1941年,黄仁宇先生在阙汉骞麾下当过排长,故文中所叙为亲历亲闻,更显真实。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过长,所以,笔者进行了浓缩和梳理。
1940年冬天,日本进驻越南,有北攻昆明的态势,当时,黄仁宇和著名文艺活动家田汉的儿子田海男同入中央军校十六期一总队学习,两人经田汉先生央请,调派到阙汉骞第14师里做服务工作。
1941年春天,黄仁宇先生和田海男先生等人到柳州第14师师部留守处报到的时候,才听说第14师已继续向西挺进,从富宁入滇,现接近文山与马关之间,从地图上看,第14师新驻地已和滇越铁道线接近。他们因错过了后续部队开拔时间,只好自己搭车由柳州经金城江北行至贵阳,再经昆明乘滇越铁路南下寻找第14师。
当时,从昆明向南的铁路只到碧色寨,再往南,所有路基、桥梁、山洞都因防备敌军入侵被破坏,蒙自到河口、文山的交通运输,多数靠当地农民的牛、马、人力担负,他们只得一路步行。当他们看到滇南山地,没有信心能否翻越,但是,仍然全副武装行军,继续向南前进。
出了碧色寨,他们打听到第14师驻防文山县,便向文山方向出发。路上,兵站的士兵勉强找到一头瘦弱得“四肢像牙签”的毛驴来帮他们驮运行李。赶驴的是一老一小两个本地农民,黄仁宇臆测,这一老一小恐怕都是抓来的民夫。他们向南蠕蠕行进,道路是见不到的,有时穿过溪流,有时穿过灌木,仿佛置身于原始世界之中。第二天一觉醒来,四周全是大雾,等他们完全看清楚眼前的世界,才发现,那一老一小早就带着毛驴跑掉了。他们在滇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失去了方向,更要命的是失去了交通工具,扛着行李爬山,自己的体力肯定不支。云南俗语说:“望山跑死马”。于是,他们对滇南地形地势产生了恐惧,只有高处的天空才能带给他们一点点安慰。虽然吃尽了苦头,但心中仍有希望:“国军在滇南山上,日本人在山下,战区战斗一展开,有着远征军之可能。”

中越边境河口与中越大桥
黄仁宇回忆,当时,他们从中央军校毕业的这批学生,被派往五十四军的同学虽然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愿往第198师,而不愿去第14师。原来第14师是国军教导第3师的后身,在南京时代全用德国装备,也算是国军之精锐,第198师乃是由湖南常德县保安队提升改编而成,不仅历史短而且声望低。至于何以同学们愿就彼而不顾此,有下面一段对话可作解释。胡金华(现居台北)和欧阳贤(现居台南)在第14师向来以敢言著称,他们向师部报到时被阙汉骞师长召见,有如下的谈话:
阙 :为什么他们都去第198师,而不到我这里来?
胡 :报告师长,一到第198师,马上可以补实当排长,半年九个月,可以升中尉、代理连长。一到你这里,只能补上一个附员,一年还轮不上一个实缺。
阙 :哈,你们眼光这么浅!第198师怎么可以和我们这里比?我们就缺员,也还要比他们多几千人。好了,我也不要你们当附员,我马上来一个人事调整,你们每个人都当排长。好了吧?
黄仁宇和两个同学去见师长阙汉骞的时候,阙对他们说:“他们能做到什么地方上去?升了一个排长,也是三生有幸了。再不然搞上了一个上尉连长,也是至矣尽矣。他们能够还有更高的想头?你们要同他们计较吗?我部下还有营长团长,将来给谁当?”
(未完待续,本文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林浪平)
(编辑:郭韦 排版:龙俊贤 审核:资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