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龙:在乡村教育的沃土中耕耘

2019-09-17 09:19  

“莫啊吱?闹猫漏啦?”(苗语:你去哪里?吃饭了吗?)在广南县黑支果乡鼠街小学,袁承龙操着一口流利的苗语,和苗族学生打招呼。让人误认为他就是真正的苗族,其实他是一名彝族教师,1999年7月走上教师岗位,从教20年来,一直在乡村学校工作。

wl190948.jpg

袁承龙在课堂上辅导学生

袁承龙工作第一年在黑支果乡脚木塘小学任教,其余19年都在黑支果乡鼠街小学。在这所全县最大的村级小学,学生人数达940多人,苗族学生就占73%。受条件限制,全校一年级的苗族学生多数没上过幼儿园,交流全部只说苗语,不懂汉语。因为语言上的交流障碍,外地不懂苗语的老师来教一年级的新生难度非常大。为了改变这一难题,袁承龙主动向当地的苗族老人和苗族同事学习苗语。在日积月累的沟通和交流中,他说的苗语越来越流利。多年来,袁承龙一直用自己娴熟的苗语和学生们交流、沟通,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因袁承龙长期坚守乡村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尽职尽责,2005年9月,在乡中心学校班组成员、学校教师和家长们的一致推荐下,袁承龙成为了鼠街小学的校长。袁承龙负责鼠街小学的全面工作,还要兼管片区内的木央小学。除了负责学校各项具体工作,袁承龙还上了一个班的语文课,并兼职学校报账员工作。以前公路不通的时候,他经常穿着胶鞋、背着背篓,从中心学校报完账再赶回学校给孩子们上课,连走带跑,一个小时走完别人差不多要走两个小时的路程。

袁承龙以校为家,顾了大家就顾不上小家。即便是假期,离家不远,他也不怎么回家,或值班看守学校公物,或劝返流失生。甚至在2016年9月份,妻子生二胎坐月子期间,正逢学校开学最忙的时候,他只请了一个星期的护理假。生性耿直的妻子杨道会为此没少埋怨过丈夫,她说:“如果他在远处工作,指望不上也就算了,但他在家门口,也指望不上。”有一次孩子生病,原本家里就有车,不会开车的杨道会已经打电话告知袁承龙,但她背着孩子在家门口等了好久,还是没能等来袁承龙。最终,杨道会只能自己带着孩子去看病……10多年繁杂的工作,让这位40岁的乡村校长白了头,埋怨之余,杨道会心疼地说:“我也多次劝过他,要注意身体,注意休息,他嘴上答应,一忙起来又忘记了。我们为此也没少争吵,但吵多少都无法改变。改变不了,只能选择支持,毕竟好多在这里工作的老师,家都不在这里,而他至少工作和家都在这里。”妻子的理解和宽容,成了袁承龙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

黑支果乡鼠街小学的生源分布在21个村小组,村寨分散,交通不便,阴雨天易爆发泥石流,学生上学的村寨小路易被水淹没。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袁承龙随时关注天气预报、河流水位。因为熟悉各村道路情况,只要雨量稍大,他就及时通知全校教师处于“警戒”状态,组织学校教师到各个学生上学的危险路段接送学生,一个一个背着学生趟水过河。为了让新来的老师能够理解和支持,袁承龙总是带头上阵,时间一长,全校教师已经把这样的安排当成了工作日常,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从2016年起,广南县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鼠街小学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狭小,10项办学条件不达标。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需要重新规划学校,涉及到向村民征地。从2016年开始,袁承龙组织学校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走家串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交流、沟通学校的发展前景。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得很艰难,有一户群众学校干部足足去了9次,户主一直不同意。经过反复做工作,户主的儿子同意了,并表示:如果老人不同意,学校按照政策该补偿多少就多少,其他的由他出资经由学校交给老人。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学校的工作组终于成功把所有涉及的农户的思想工作都做通了,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完善了相关办学设施。

其他工作再忙,袁承龙的教学也没有落下。当完小校长的第一年,他所教班级就获得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2004年春,袁承龙所教的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获得全乡第三名。2011年秋,他辅导学生苏发芬参加全乡中小学生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

2005年至今,袁承龙指导多名新教师参加教学竞赛获奖,很多教师已经成长为骨干教师。袁承龙本人多次荣获乡优秀教师、乡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荣誉称号。为当地教育的无私付出,让袁承龙获得了家长们的良好口碑。凭借着这份口碑和信任,有邻村的家长将孩子舍近求远地送到了鼠街小学。

鼠街小学新教师轮换了一拨又一拨,唯有袁承龙未曾提出过调动申请,没有过调到中心校或进城区学校的念头。他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当年我从鼠街小学毕业,有幸遇到优秀的班主任。但是这里还很留不住年轻教师,必须有人留下来坚守,这所学校才能发展!”就是这样一位偏远乡村教师,怀揣着教育初心,日复一日耕耘在乡村教育的沃土,默默践行着振兴乡村教育的使命。

李巧艳 王宏愿

编辑:刘梅

排版:曾炜

审核:李正红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