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贫困户王兴沛知耻而后勇
因地制宜搞好农业发展
努力脱贫奔小康
如今
他成了村干部
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全村过上“桃源”般的幸福生活
他的故事,还在继续……


文网讯 马关县古林箐乡博甲村委会后槽村算是乡里比较偏远的苗族村寨,地理位置虽偏远但后槽村生活却一点也不落后。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土地专干王兴沛带领全村种植香蕉、砂仁、南瓜等产业,勤劳致富,努力脱贫奔小康。

说起原来的生活,王兴沛很是感慨,他家以前的房子是三格四面漏风的“杈杈房”,一家八九口人全挤在里面,家徒四壁,生活十分艰苦。结婚分家后,他家一家四口住的也是临时盖的杈杈房,还是借钱才盖起来的。当时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张床和分家时分到的两只老母鸡,孩子要上学,经济十分拮据。他幽默的对记者说:“当时我家真的太穷了,穷到老婆都快和别人跑了。”

“我当时有一个孩子在上学,村里评建档立卡户时我家就被评为了档卡户。当时我很矛盾,我很想让党委政府拉我一把,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一个合格的丈夫。”王兴沛说。
2014年王兴沛家被评为建档立卡户,家里的妻子和街坊邻居都说他年纪轻轻的就当贫困户像什么话,听到这些他感到特别的惭愧,他觉得当这个贫困户很不光荣。后来,他知耻而后勇,认真努力种香蕉发展致富产业,终于在2016年摘掉了头上的贫困帽。

“我是2015年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我才明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只要把这个土地经营好、管理好就能脱贫致富。所以,我从2015年种了20多亩香蕉增加到后来的60多亩,在2016年我赚到了20多万,就盖起了房子。2015年底,我把家里高山地区的地种上砂仁和南瓜,把这些产业搞上去,后面推选队长,群众看到了我的努力,推选我为队长,当上队长后我就召集大家,带领大家把这个贫困的高山地区能种的地全种上砂仁、南瓜。” 王兴沛说。


富裕不忘乡邻,王兴沛不仅自己富起来,还要带领全村人民都富起来。他们因地制宜,依据地理位置种植合适的经济作物,在他们的勤劳努力下,后槽村于2019年全村脱贫出列,家家盖起小洋楼,买了小汽车。
记者来到后槽村采访恰好看到村里有人在杀猪,原以为这是村里的特殊节日,一打听才知道是一村民家里没肉了索性就杀头猪。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跟着王兴沛干,现在家家户户发展种养殖业,兜里不仅有了钱,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容村貌大有改观,杀猪也不再是稀罕事儿了。

古林箐乡后槽村村民项廷福乐呵呵地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想吃点什么都很难,现在要去街上买菜很快就可以开车或骑车去买回来,以前去镇上都是走路去,现在都是坐车去,半个小时就能到。”
王兴沛妻子陶继仙告诉记者:“村子以前很难住,也很贫穷,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村子也改善了很多,我们现在有了很好的生活。当时我们很贫穷,买一件衣服都舍不得买,想吃一顿好的,想吃肉都没钱去买,现在挺好的,想吃什么就骑着车去买,想买衣服或者自己想要的都可以买了。”

村里有了“领头羊”做榜样,加上村民们的勤劳双手,后槽村的产业如雨后春笋争相破土。目前,全村种植香蕉200亩、砂仁500亩、南瓜70亩、百香果70亩。后槽村种植业已形成一条因地制宜、稳步发展的产业道路。201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


见到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王兴沛高兴地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我被推选为队长之前,我还未脱贫,现在家家户户都富起来了,房子一栋栋的盖着,我家的变化,村里的变化让我们更加坚信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坐等不如苦干,伸手不如动手,只要找准路子,跟党走,幸福生活一定会有。”

错落有致的小洋楼,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家家户户门口种满鲜花,家里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后槽村今天的生活就好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马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祝喜菲 杨耘 谭倩)
(编辑 刘梅)
(排版 郭韦)
(审核 资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