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外出务工逐渐成为农村群体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外出务工党员也逐年增加,如何教育管理流动党员成为基层党组织的一大难题。流动党员数量多、流动地域广、流动地点不清等问题,导致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登记管理不规范、不到位;缺少党组织的带领和引导,党员主动发挥作用意识不强,参加党组织活动不正常,流动党员逐渐成为“漏管”户。
流动党员的管理“缺项”,是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教育管理的“缺位”,流动党员未及时找好“下家”,“娘家”又难以进行管理。针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应着重探索“双重”管理体制,强化对流动党员约束和引导,找好流动党员的“家”。
一方面,探索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教育”机制,委托党员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党员进行集中教育,邀请参加党组织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让流动党员在流入地有党组织的“家”。流出地党组织利用QQ群、微信群、云岭先锋APP等平台,定期或不定期推送党章党规核心要义和重要讲话内容,解决党员教育管理规范性要求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应变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强化“我是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
另一方面,创新党员管理机制,确保流动党员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探索实行“双向管理”机制,对外出流动党员比较多,且相对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依托各级组织建立外出流动党组织。对地点相对固定、区域相对集中,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并有合适书记人选的,打破乡镇界限,以市场工厂或党员集聚区为单位成立党组织。对分散在全国各地又暂不具备条件成立党组织的,成立“外出党员联合支部”,并在相对集中区域建立党小组。同时,流出地党组织完善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登记、考核检查等制度,做好“凡出必报、凡进必登”,做到“六个掌握”(掌握党员基本情况、外出时间、所从事的职业、流入地址、联系办法、党费缴纳情况)。
(王裕昌)
(编辑:李云淑 排版:尹颖 审核:资云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