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群众的贴心人

2020-10-26 09:46  

——记麻栗坡县下金厂乡湾沟村“新乡贤”郑继权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一个国家如此,一乡一村亦如此。

在麻栗坡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成长于乡村,坚守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将自己的知识与才华奉献给农村,带领着家乡人民前行。下金厂乡湾沟村村民小组组长郑继权就是其中之一,退休后他回到家乡,全身心“经营”着村庄,带领乡亲一起创业、致富,书写着一个个振奋人心、振兴乡村的感人故事。

退休干部“新乡贤”,给村庄带来新希望

湾沟村小组隶属下金厂乡下金厂村,居住着汉族、瑶族,全村共有30户13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1户42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89亩,主要种植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村民收入多靠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

在湾沟村,说起郑继权,村民这样评价他:“村小组长是名好党员,是村民最贴心的好干部。”说他贴心,是因为他心里装的都是老百姓,真正把大伙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始终为湾沟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发挥余热。

初见郑继权,他刚从县城办事回村。今年61岁的郑继权是下金厂乡的退休干部,2016年村级换届当选为湾沟村村民小组组长。一见到记者,和蔼可亲的郑继权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过去的湾沟村,开会靠‘吼’,治安靠‘狗’,饮水靠‘肩挑’,走路怕‘脚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车都能开到村子里了,以前的艰难日子一去不复返啦!”谈起村里的变化,郑继权的脸上满是笑容。

以前的湾沟村,群众不团结、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差;贫困户多、危房多、矛盾纠纷多,成了典型的“贫困村”“落后村”,村党支部2015年被认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湾沟村的脱贫和发展一直是乡党委、政府比较头疼的一件事,为湾沟村小组找好致富带头人,更是下金厂村干部长期苦恼的一件事。2016年村级换届,下金厂乡、村两级干部找到退休后在西畴县兴街镇帮亲戚守鱼塘的郑继权,希望他回来竞选湾沟村村民小组组长一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郑继权深思熟虑后,决定回村竞选。郑继权说,在西畴打工的这段时间,听说了很多西畴人民苦干实干、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故事,也接触到很多西畴群众,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我们村子的条件比西畴很多地方都好,但就是缺少那样一股劲儿,我得回去,在‘老山精神’的基础上,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带领大家一起发展。”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和郑继权的带动下,湾沟村发生了可喜变化: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讲文明、我帮你,树新风、你帮我,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党支部因成绩突出,2020年3月被评为文山州“五星级”党支部,从此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而过上好日子的村民们心存感恩,感恩党的好政策,感恩村里有个好的致富带头人,大家都亲切地称郑继权为“新乡贤”。

苦干实干,全村如期实现脱贫

回到湾沟村的郑继权,看着村里落后的基础设施,看到淳朴的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他一直在思考。

“岩头村那么艰苦的条件,都修通了进村路。”

“肖家塘4村民花了6年时间,‘凿路’走出深山。”

……

一个个成功的例子在郑继权脑海中浮现,这些例子都指出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径——修路。“修路需要资金,就想办法向上级部门争取,我去过县委办、县政府、县发改局等单位,同时也跟乡里争取资金,每争取到一点资金就赶紧投入到修路中。”回忆修路之旅,郑继权感慨万千。2017年,湾沟村的进村路终于修通了,但并未硬化。

都说努力的人总有好运伴随。2018年,外交部挂钩麻栗坡县的副县长何江川来到湾沟村,被湾沟村村民不等不靠、迎难而上的精神所感动。经郑继权积极争取,该村争取到麻栗坡2018年外交部援建项目和上海“百企结百村”项目。项目总投资130万元,实施了危房改造、饮水管道、道路硬化、太阳能路灯、卫生厕所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完善了湾沟村小组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前群众外出务工意识不强,不愿也不敢出远门务工,只是在村寨附近打点零工,基础设施改善后,部分村民买了摩托,还有的村民开上了小汽车。”看着村民们思想上的变化,郑继权打心底高兴,同时闲不住的他也开始思考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湾沟村自然资源丰富,植被好,经过多方考察,村党支部及村组干部结合实际,动员大家发展草果种植,养殖猪、牛等家畜,还请来技术人员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并动员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外出务工。”郑继权告诉记者,目前湾沟村有1个主导产业——草果,全村共种植草果360余亩,核桃200余亩,养牛60余头;有1个对接的新型经营主体——麻栗坡县下金厂村金岭草果专业合作社;共有60余人外出务工。经过全村人的努力,2018年底,湾沟村全部实现“脱贫”,2019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05万元。

接地气《村规民约》,让文明弥漫乡野

“开会的时候,自己有什么想法在会上要提出来,不要背后说,影响团结。”

“要改变等政府给、靠政府吃、动不动伸手向政府要的思想,要有勤劳致富的观念。”

……

在湾沟村的活动广场,一块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展示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郑继权告诉记者,原来的湾沟村,村民矛盾纠纷多且难调解,环境卫生脏乱差,公益事业不积极,村民犹如一盘散沙,心不齐、气不顺、不团结。“村里有两家人,曾因修建入户路互不相让大打出手,受伤住院闹到派出所,当时派出所、乡政府、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多次来调解都没成功。后来我带着村干部慢慢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两家人才和好如初。”郑继权说,群众还经常到乡里、县里上访,村里整个气氛低落,于是他就想到了定规矩。2016年底,在郑继权的带动下,经群众讨论,一个接地气的《村规民约》出台了,《村规民约》共14条,内容包括爱党爱国、尊老爱幼、团结友爱、邻里互助、公益事业、环境卫生等。

“自己定的规矩自己遵守”。经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三年来无一矛盾纠纷出村,全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在2018年度、2019年第一、二季度下金厂村‘寨子清洁、我家干净’评比活动中,我们村小组都获得了‘美丽村庄’的荣誉称号。”谈起村里的变化,郑继权一脸自豪。

如今的湾沟村,青山怀抱,进村水泥路蜿蜒曲折,路边红旗飘扬,村活动广场成了聚民心的地方,各家各户比卫生、比勤奋、比团结、比孝顺、比奉献,村民们心齐气顺,“村风文明”氛围浓厚,行走在湾沟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村里的舒适和谐。

(记者 骆丽 曾稆)

(编辑:曾炜 排版:龙俊贤 审核:梁丹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