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血泪控诉(上)
一
由于文山、红河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两地军民防守严密,日军地面部队一直不敢轻易入侵。中国守军为执行蒋介石要求与敌军保持接触的指令,与日军在边境一线基本呈胶着状态,相互对峙。打打停停、停停打打,日军不敢冒进,同时,我军也无力对侵越日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为打破平衡,削弱文山、红河地区人民的抗战意志,空袭就成了日军常用的一种手段。

被炸毁的滇越铁路大桥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让云南人民屈服于战争,日军飞机就经常飞越文山、红河地区上空,对云南一些主要城市进行突袭。从1940年至1944年,日军对红河州个旧市进行了31次轰炸,出动飞机170架次,投弹321枚,炸死平民179人,炸伤军人2人,炸伤平民262人,炸毁房屋2481间;从1939年4月13日至1943年1月27日,日军就对滇南重镇蒙自进行了27次轰炸,出动飞机219架次,投弹978枚,炸死平民251人,炸伤平民255人,炸伤军人4人,炸毁房屋4972间,炸损房屋581间……
仅1940年,日军就先后出动52批次669架次轰炸机对滇越铁路及相关地区进行轰炸,炸毁铁路沿线站房、水塔、宿舍无数。据统计,开远先后遭到日机轰炸11次,其中小龙潭铁路桥被轰炸5次,开远南桥水电厂被轰炸2次;河口遭到轰炸3次;建水遭到轰炸4次;屏边遭到轰炸12次;弥勒遭到轰炸1次。从1940年2月至1941年6月期间,日军先后派出飞机65架,对文山县城、富宁县城、西畴县城、马关县城、广南县城及马关县都龙镇进行空袭,炸死炸伤160余人,毁坏房屋570余间,给当地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严阵以待
1940年,日军先后6次轰炸开远城区。“要不是命大躲过了炸弹,我早就被炸死了!”几年前,年已88岁、居住在开远市朋阳养老中心里的曹云昆老人,说起自己目睹开远被日军轰炸的经历,他说,那些日子犹如昨日的一场噩梦,不堪回首。他的经历被在开远文物管理所工作多年的儿子曹定安作为重要参考编入《开远史话》《开远文物志》等书籍。
日军占领越南后,对文山、红河地区的突袭就更频繁了。但文山、红河地区人民没有被吓住,而是积极配合守军开展防御,军民联防,多次击退了日军对河口、金平、麻栗坡、马关边境地区的进攻。我驻军主动出击,又对北越日军作战10余次,歼敌100余人,确保了边境和后方的安全。
据史料记载:1939年4月13日下午3点半左右,日机19架向蒙自城区投下100-500磅炸弹164枚、燃烧弹2枚。共炸死平民173人,炸伤平民156人,其中重伤平民53人、轻伤平民103人,共计炸毁房屋1944间。炸毁“个碧石”(个旧、碧色寨、石屏)铁路机车2部、车兜10辆,炸坏车兜7辆,炸坏车站属具、水塔、煤坑,炸烂车场内岔道215米。
1940年2月1日,日机27架轰炸滇越铁路83条基罗上的铁桥及隧洞(屏边白寨),投弹数百枚,炸死平民130余人(其中法国人死5人,越南人死伤24名),重伤平民62人,轻伤平民32人,炸毁客车1列。
1940年2月13日下午3点,日军飞机第一次空袭文山。当时,空袭警报响过很久以后仍未见敌机飞来,已疏散的群众开始返家。突然,“敌机27架横队排列将空袭文山”, 这时,我方飞机一架冲入敌方机群,与敌机空战,“击落敌领队机于城南三角塘,余机窜。”
1940年4月26日,日军飞机轰炸砚山县,驻军士兵王海晏、王季槐、王应光等人协助哨长联络情报,使损害减少,被上峰提拔并给予嘉奖。
1940年7月14日、15日,“日本侵略军飞机8架次先后轰炸富宁县城,炸死平民10余人,炸毁房屋115间。1945年9月25日,当时富宁县县长朱鸿逵在给云南振济委员会的《富宁县政府报敌机轰炸罪行呈》中载,1940年7月14、15两日“曾被敌机轰炸,焚毁房屋80余家,死亡人民12人”,并附有当时富宁县警察局局长李邦俊的调查证明一份,财产损失共计22189.6万元(旧币)。日本连续轰炸,让富宁这个边境小城一片悲惨景象,让人目不忍睹。史料描述:“……日机8架出现在富宁县城上空,其中一架敌机低飞盘旋后投弹2枚,一枚击中中街陈肇烈家,烧毁邻店房屋4间;1枚击中街头黄香山家,炸死外地客商9人,房主黄香山及其妻儿3人同时被炸死,爆炸祸及邻居房屋被烧毁,火势蔓延到西街一带,烧毁居民茅草房84间;次日,日机1架,于县城北门外河北店街投弹1枚,焚烧2家瓦房,4家茅草房,所幸居民已有准备,人畜未有伤亡。两天共炸死12人,炸毁和烧毁民房115间,其中瓦房25间、茅草房105间,共有80余户555人受灾。”
1940年10月18日上午10点,日机9架袭个旧,投弹7枚。其中,锡务公司中4弹,炸毁化学配药房1间,机房无恙;在绿春县花恒兴利住宅旁投1弹,震损民房数十间;荒郊落弹2枚。同日午后15时45分,日机6架第二次来袭,俯冲投弹6枚,约盘旋20分钟,将锡务公司之洗砂厂及炼锡公司之炼锡厂炸毁,其旁房屋亦炸毁数间,损失巨大。两次炸死人数5人;炸毁房屋54间,其中民房42间,“个碧石”铁路公司房屋等4幢(每幢按3间计,共计12间)。炸毁“个碧石”铁路公司机车1部,损伤机车1部;炸毁车兜5辆,炸坏车兜3辆;炸毁车场岔道125公尺(按炸毁铁轨250米计)。对死者发放450元旧币的赈灾款。
1940年12月13日上午11时许,日机18架分两次来个旧市区投弹34枚,共炸死平民112人,炸伤平民113人,其中重伤炸94人,轻伤19人,炸毁房屋670间。
1940年12月22日下午2点50分,日机12架窜入个旧市县境,在市境上空盘旋3次,向市中心区投下炸弹及燃烧弹30枚,县府、党部、邮局、电报局、电话局、警察一分局,个旧最繁荣之大街及荣禄街、木行街、单边街、吉安街、拾锡巷、江川巷、宗祠巷、老衙门街等处均中弹,大街中部起火。共炸死平民39人;炸伤37人,其中重伤29人,轻伤8人。炸毁房屋1000间。
1940年12月26日,日机轰炸个旧,炸毁“个碧石”公司车兜3辆,炸坏车兜2辆;炸坏站房1幢(按3间计);炸毁水塔、电路等;炸毁铁路30公尺(按炸毁铁轨60米计)。
二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
据史料记载:1941年2月13日,“敌机1架轰炸(文山)县城,投弹两枚于开中(注:省立开广中学,校址即今州群艺馆内),一枚于警备司令部,并低空扫射,死伤新兵10余人。”“计毁房屋12间。炸后并以机枪扫射学生寝室第一、二、三、四舍,屋顶楼窗被破50余洞……目睹情形,甚为悲愤,所幸校中人员均安然无恙。”
1941年2月21日下午3时,当空袭警报解除,疏散的群众纷纷回家时,敌机3架突然飞来轰炸、扫射县城。据当时文山县县长杨绍曾在给云南省政府、民政厅的《文山县被炸伤亡损失呈》中记载,敌机投弹6枚,低飞扫射,在空中盘旋30分钟后向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方向飞去,“计此次被毁民房10余间……死男女共5人、伤男女共13人。”笔者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查到,这次轰炸,炸死赵金生、黄永林等4人,炸伤黄正元、王风岐、代保荣等七八人;一枚投在北门内城墙脚大水井边的炸弹,炸死了妇女张如琼,她的丈夫是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的赵祖植。文山城的群众都自发地前来为亡者送葬,人们满含热泪,这些都是日本侵略者留下的一笔笔血债。

日本飞机在投弹
1941年2月21日下午2点10分,“日本侵略军飞机2架轰炸马关县城,投弹10余枚,炸死平民5人,炸伤平民7人,炸毁房屋130余户。”1941年6月24日上午,日机1架轰炸了马关县都龙街,扫射、投弹3枚,炸死平民1人,损毁房屋多间。当时马关县县长聂思培在上报云南省民政厅的《马关县政府报被炸伤亡损失情形恳予救济呈》中载,日机3架投弹8枚,“共烧毁民房130户,死5人,伤8人”,直接财产损失4150万元(旧币)。
据马关人张子进早年回忆:那天,是1941年旧历正月二十六日上午,又有两批飞机飞经马关县城上空,去轰炸内地城镇。中午12时左右,马关上空又一次飞过日机36架(注:当时的飞机是3架为一个小队)飞机。过了约一小时左右,却有两架日机从菊花山方向飞到马关县城上空盘旋,这时,大家才感到情况不妙,纷纷逃出家门,向野外奔跑躲避。“我当时在国民党县党部,这个地方解放后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我在那里打麻将,听到外面闹声不断,几个人就一起出去看,大家见势不妙,就越墙而跑,到后面的防空洞去躲避。刚躲好又有不少人进来,我觉得人多了,容易暴露目标,又往外跑,一直跑到张鸿位家后面的田里,在跑的过程中就听到了不断的机枪声及爆炸声。往天上一看,飞机已到头顶上来了,我才急忙卧下。刚一卧下,就听到近处一声巨响,刘汉州家房后中弹了,尘土飞溅,弄得我满身是泥。”敌机在扫射,下面的一丘水田里只见击起一串水珠,由巨响到见一串水珠迸起,都是在几秒钟内发生的。大约经过近一个钟头的时间,敌机轰炸扫射结束,飞走了,大家才陆续往家里走。这时,板子街两侧房屋起火了。吹的是北风,由现在的新草房一带烧到县法院一带,草房全部烧光;后转为南风,由现在的银行后面烧向对门菜园子,全部草房被烧光。从远处看,全城火势熊熊,满天烟尘滚滚,城内是一片混乱,鸡飞狗叫,呼儿唤女,搬东西,寻亲人,哭声、骂声、呼天叫地,乱成一团,根本无人组织救火,况且当时的条件也是无法救火的,只能任火烧了一百多家。大火一直烧到第二天,仍有火烟在冒。
1941年2月,日机3架轰炸砚山县城,投弹6枚,炸毁驻军团部、营部住房3间。4月,日机9架轰炸砚山县城,投弹18枚,炸毁驻军房屋若干间,吓死“江那两名老妪和一名男孩”。
1941年4月18日上午10点22分,8架日机由东南方飞入蒙自县城上空,在菜市街西门投弹约30枚。11点40分,日机27架分3批侵入县城上空,9架向东飞,9架向西飞,其余9架分散在县城内外各街巷投弹约数十枚(按50枚计),县城现购积谷及米各1仓亦各中1弹。所投各炸弹内有硫磺弹2枚未爆发。炸死平民16人,炸伤平民28人,其中重伤平民14人、轻伤平民14人。炸毁房屋1286间,其中民房1164间、其他房屋122间;损坏其他房屋83间。
1941年4月19日,6架日机飞入蒙自芷村车站上空,盘旋17分钟后,投弹12枚,狂炸兵营盘及钨锑公司一带。炸死2人,重伤通讯排士兵2人。炸毁房屋49间,其中民房11间、营房19间、钨锑公司厂房19间。工兵器材亦被毁一部。
1941年4月,当时西畴县县长李攀桂在给云南省民政厅的《西畴县被炸伤亡损失呈》中记载,日机在西畴县城“共计投弹12枚……炸毁民房117间,伤亡男妇老幼共26人。惟县城缺乏寺庙,难民无法收容……悲惨之状,目不忍睹,耳不忍闻。”生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西畴人士谢晔早年撰文叙述:……日机“光临”更频繁了,或3天、或5天,只要是天气晴朗,都有日机从西洒上空飞过,或3架,或9架,最多有27架……当局也曾向群众宣传过防空常识,在西洒金钟山设有防空电台,并将防空警报的讯号晓谕全城。警报讯号先为击钟挂红灯,后改为鸣马蹄炮。讯号一响是空袭警报,二响是预行警报,三响是紧急警报,解除警报是在高处挂绿色灯笼。以后群众听到炮声,就扶老携幼,携带财物,疏散到荒郊野外、茂林深处、岩石洞中躲避,人们叫“跑警报”。最初跑警报还是很认真的,每天饭都吃得较早,听到空袭警报有的人就跑出去了,但大多数人听到预行警报才跑出去疏散。只要天晴,空袭警报似乎天天有。有时听到飞机轰鸣声了警报才响,有时还没有发出警报,日机就已经出现在上空,但都是一瞬即过。这样久而久之,人们对跑警报就“油条(注:此为方言,即不在乎的意思)”了,敌机来了,不少人还在大街小巷翘首张望,指数架数。此次日机轰炸西洒,很多人家就吃了这“老油条”的亏……元宵节后的正月二十六……日机从塘房丫口上空直扑英代方向,又从英代掉头低飞俯冲。人们什么也不顾了,向四面八方狂奔。说时迟,那时快,敌机机身一偏,炸弹伴随“嘘……嘘……”的哨音,轰隆、轰隆……13枚罪恶的炸弹,落在了住着无辜居民,户不满千、人不上万的这个边境小镇上……人们从四面八方回来了,全城一片慌乱,墙倾屋倒之声,瓦砾爆炸之声,声声撕人肺腑。呼儿唤女、寻爹找娘之声,声声凄厉悲怆。人们五心不定,六神无主,以饱含泪水的眼睛,瞅着罪恶的火焰吞噬着亲人和家财。杨桂岩一家除杨桂岩及其大老婆杨靳氏、长女杨永香幸免外,身怀有孕的小老婆杨常氏、杨朱氏和她们身上都背着的两三岁的小女孩,被活活烧死在堂屋内。当天被炸死、烧死者共11人,机枪打死1人。园门口一带的断墙上,有血迹斑斑的碎布和断肢残肉。

日军轰炸机
《春城晚报》曾报道过建水县白发老人金议的回忆:“我的老家在建水县城南里。1941年的有段时间,日本飞机几乎每天都在我们家上空狂轰滥炸。当天警报响起时,全城人就开始往周边的防空洞里跑。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的奶奶,她裹着小脚,奔跑十分困难。有几次,她的脚都跑肿了,脚尖痛得难以行走。还有我的妈妈,每次都要背着年幼的妹妹,跑起来非常吃力。有一天,刺耳的警报声又响了,由于来不及跑,我父亲急忙用两张桌子拼起来临时做了个简易的‘防空洞’。我姑姑刚钻到里面,就听到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从上空接二连三地落下来,‘轰隆’一声巨响,将我家的房顶炸塌了,我的姑姑在这次轰炸中被弹片击中,弹片穿进了姑姑的肚子,肠子都露出来了。我也被弹片击中多处。”
(未完待续 本文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记者 林浪平)
(来源:文山日报·文化)
(编辑:刘梅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