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日本鬼子在文山、红河地区犯下的暴行,罄竹难书。

据蒙自人李有寿口述:1939年,我在省立蒙自师范二年级念书,遵照学校旨意,全班同学须到昆明集中复训,在昆明报到的第二天就遭日机袭击,当时耳闻警报声响,大家很快跑向郊区疏散,我不敢回头,汗也不敢擦,不多时就见27架日机飞到头顶上空,“嗒嗒”的机枪声及“隆隆”的轰炸声混杂在一起,好似天翻地覆一般,当时我卧倒仰视日机狂炸及扫射,日机在城区上空盘旋20多分钟才飞走,我拐着跑得疼痛的脚走回到学校,看见4具血淋淋的尸体。途中到小石桥下又见1人浑身是血,已经死去,旁边有一头水牛。突然日机又来了,大家又慌乱起来。回到学校与同学们商量后,我决定返回蒙自。因目标大,不敢乘火车,怕日机轰炸,于是步行7天才回到蒙自。1940年,我在蒙自读书,有一次日机轰炸蒙自,我们学校中弹两枚,在教室附近,幸好未曾爆炸。宿舍旁的墙脚中了1枚,把围墙炸倒了,整个宿舍硝烟尘土弥漫,正在这时扩音器又叫我们快向军山方向跑,刚到军山日机又来轰炸,炸弹爆炸声和机枪扫射声响成一片,本校学生韩光珠遭到日机扫射而死亡。在1940年的某一天,我吃完早饭外出散步,刚到交三桥就听到警报声,不多时27架日机迎头飞来,排成三个队到了我的上空,只见炸弹从天而下,我捏紧拳头,咬紧牙关,闭上眼睛,等待着粉身碎骨,几秒钟后的隆隆声炸得我耳朵嗡嗡直响。解除警报后,我由沟埂爬上去,只见尸体遍地,血染红了水沟,真是触目惊心。1941年,我被委任为蒙自县新安中心小学校长,在这不平静的日子里,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不安。由于经常跑警报,总觉得麻烦,校务会议决定,把学生全部疏散到外面,进行野外教学,便在史家园梓(此处林木茂盛,空气好)上课。就这样度过了两年时光。
据史料记载:1941年4月16日,日机1架侵入建水上空,于北关外投弹4枚,其中文庙(即临安中学)篮球场1枚、贤良祠门外1枚、周姓住宅2枚,炸毁贤良祠门墙及附近教室一角、周姓住宅1所(按3间计),炸毁临安中学围墙、门窗、办公桌、收音机、油印机等。炸伤4人,其中包括学生2人、小孩1人。
1941年4月18日,日机9架再次轰炸建水,投弹56枚,分别落于关帝庙街、永宁街、双塘子、玉皇阁、桂香巷、纸房巷、鸡市街、沙泥塘街、羊市街等42处。炸死平民19人,重伤平民25人,轻伤平民30人。死伤共74人,炸毁房屋630间。
1941年6月16日上午10点10分,“日本侵略军飞机9架轰炸广南县城,投弹12枚,炸死平民48人,重伤平民36人,炸毁房屋275间。”时任广南县县长刘彬文在给云南省民政厅的《广南县被炸灾情呈(1941年7月8日)》中对广南被炸灾情做了详细的陈述,人员伤亡及房屋损毁情况,“总计中弹7处,投弹12枚,炸毙平民男女共48名、重伤36名、轻伤40名,被炸全毁房屋114间、半毁房屋161间,总共毁房275间。被炸后,广南县城一片悲惨景象,集市转眼变得凄凉。入夜,西、南街关门闭户,四衙巷炸死多人的地方,路断了,也没有行人;白天警报一响,居民纷纷外逃,广南县城几乎成了一座空城。日机10多分钟的狂轰滥炸,毁坏了县城里建筑较好的莲峰小学、教育局及一些居民住宅,还有不少什物家具也被毁坏。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激怒了莲城人民,莲峰小学教师集体创作了‘六一六,日本飞机来肆毒,杀我同胞毁我屋,炸我学校……’的歌曲教学生传唱,反映了莲城人民同仇敌忾的反日情绪。”据史料描述:“轰炸正值街天,进城赶街的城郊农民有挑柴的、卖酒的、来城办事的,也有被炸死炸伤。炸死人数最多的南门四衙巷内伏尸遍地,一间公厕被全部炸飞,躲在里面的几个农民不知去向,厕所旁边只遗留下壮族妇女的一筒黑裙、大束长发;覃玉仙一家被炸死5人,8岁的弟弟被机枪击中头部,哥哥被震死;南街季肖氏前额削飞一半,怀里还抱着震呆的小孩(次日死亡);黄五奶脖颈受伤,儿子被炸死;老龙村买酒的农民,罐子放在巷口,人已炸死。被震动波及或被破片打击门窗坍塌者亦复不少,县政府内亦被破片飞入,击损什物、震倒窗壁,触目皆是。”
1941年7月26日,麻栗坡县玉皇阁遭受敌机1架轰炸,“计死宪兵一名、轻伤平民3人,”造成财产间接损失1850余万元(旧币)。
1942年4月至11月,日军在滇西施放霍乱细菌,由于人员流动,霍乱由滇西和昆明传入红河地区泸西县,因感染死亡4800人;6月,个旧的乍甸、鸡街也出现霍乱疫情,死亡10余人;蒙自草坝就能村也暴发霍乱,死亡40余人。
1942年5月24日,河口遭日机轰炸,致使50人重伤,省府特赈10万元(旧币)。10月24日,日机8架轰炸河口,市区被炸成一片废墟,炸毁房屋153所(按459间计);59人被炸伤亡(按死30人,伤29人计)。
四
以上仅是滇南抗战中日军飞机轰炸文山、红河地区的部分史料,在整个战争中,日机轰炸给文山、红河地区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日军飞机的轰炸,除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战争负担加重,人民饥寒交迫,迁徙频繁,无数城镇居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衣食尽丧,乞讨者比比皆是,造成连年饥荒,人口锐减。

据史料载:第一集团军暂编第21师师长马继武1944年初函件称,其获假回丘北办理先慈丧葬,所见“地方治安与昔然不同,询问父老,知因去岁第九集团军就地征购军粮过多,民食匮乏,本年复遭天旱虫灾,收成仅十分之二,影响所及遂致盗贼滋生,随时出没而争杀械斗之事亦在所常有,现荒象已成,人心惶惶……”(《云南省田赋管理处转报第九集团军就地采购军米事致民食匮乏等呈》)受战争影响,文山地区“民间空虚,人民觅食野粮渐有所闻,老弱男妇呼号”(西畴县县长李攀桂《快邮代电》)。又据,该年广南县商会37名乡绅呈文称“惟本年入春以来,百物日感缺乏,民生日觉艰穷,盗匪潜滋,道路为阻,险象环生,灾荒满地”“……军兴以还,地方壮丁征服兵役者数以万计,生产人民既已减少,而历年驻军恒在万数,二九年及三十年间军粮局派员来县由购军米,为数极巨,民间略有存粮,早经搜罗罄尽,自兹以降,供求之间遂成,反比以经常生产不敷自给之所而复重以担负形势竭蹶已可想见况复连年受灾,收成锐减,来源断绝,补苴无术……因产额所限,民粮空虚,采买过多,供不及求,形成剜肉补疮、顾此失彼、移东就西……最近县属米价因催粮至迫,需要繁多,故已由每旧斤14元左右渐涨至40元以上高价……不论欠粮何名实已债台高筑形同画饼,莫能充饥……”(《广南县政府关于购办军粮困难情形呈》)。
自1940年9月,日军从越南的海防登陆,短短时间之内,日军即全面占领了越南。文山、红河等滇南儿女在与进犯越南的日军对峙长达5年之久的时间里,日军对文山、红河地区边境一线城市的轰炸就成了一种常态,不断地派出轰炸机,对蒙自、开远、个旧、文山、麻栗坡、马关、西畴等地进行狂轰滥炸。仅文山地区就遭受敌机39批368架次的狂轰滥炸,文山八县区有七县区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1939年4月13日至1945年4月16日,日军不分军事或民用目标,对铁路、工矿和个旧、蒙自、屏边、建水、开远、弥勒、河口等人口密集的城镇进行轰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红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日机共轰炸红河地区85次,其中造成上百人死亡的轰炸就有3次。共出动飞机831架次,投弹3286枚;炸死平民687人,炸伤平民810人,炸死军人3人,炸伤军人4人;炸毁房屋9135间,损伤房屋581间;炸死耕牛12条,炸伤耕牛1条,炸死黄牛6条,炸死猪18头,炸死马1匹,炸伤马1匹。滇越铁路、个碧石铁路、个旧锡务公司在轰炸中损失惨重,不少人家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惨不忍睹。
而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中,处在战争最前沿的文山地区麻栗坡县城却是个“幸运儿”,对于日本侵略者来说,麻栗坡县城永远是一个谜。有一件令人欢欣鼓舞的事值得一提,据说1942年冬,日军飞机1架侵入麻栗坡上空,欲轰炸麻栗坡县城,由于麻栗坡县城隐藏在深山之中,敌机无法找到,最后因飞行高度过低,撞上麻栗坡的山崖坠毁。
这从战争史上来说,肯定是一个笑话,是历史对侵略者的莫大讽刺。据相关史料记载以及文山州内老一辈人对这个事件的回顾,大家说法不一,笔者听说后,一开始只是整理出一个大概,后来查阅到有关史料称:“1942年冬,一架轰炸昆明的日军飞机,遭遇驻昆明美军陈纳德‘飞虎队’一路追击,从昆明追赶到蒙自时,被蒙自驻军用高射炮击中,飞机拖着浓烟逃窜到麻栗坡南油乡上空时,迷航撞击麻栗山坠毁,6名机组人员全部死亡。”不过,作为雄踞在中越边境线上的麻栗坡县城,它才是日本人想要重点轰炸的目标。按照日军打好的如意算盘,他们是想拿下麻栗坡,然后将战场延伸至文山以及整个滇东南甚至整个云南,妄想扩大日军在中国的占领区。
对于麻栗坡来说,在抗战时期,面对日军飞机的轰炸,还真是一块难得的避难所。直到如今,麻栗坡人还自豪地说:“你可千万不要小看麻栗坡山高坡陡的地势,打起仗来,这就是优势了。当年,日本鬼子的飞机几次都想来轰炸,但是,他们硬是找不到目标,因为麻栗坡的山太高了,麻栗坡的森林太密了,所以,日军飞机根本找不到麻栗坡。”
正因为麻栗坡县险要的地形地势,为它抵御外敌的入侵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因此,在滇南抗战中,处在战争最前沿的麻栗坡一直从容不迫,在日军的轰炸中安然屹立。

(未完待续 本文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曾炜炜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