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立足“边疆、民族、山区、原战区”区位特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老山精神”为内核,以“强边固防、兴边富民”为主线,创新探索“红色引领、口岸带动、边民共治、文旅融合”的文明实践路径,打造“红耀老山·文明边关”特色品牌,为“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注入强劲动能。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20万人次,走出了一条“精神铸魂、文化润心、治理固边、产业富民”的边疆文明实践新路。
以“文山至天保公路”为轴线,串联麻栗坡烈士陵园、老山作战纪念馆等7大红色场馆,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1+7+23”红色教育体系,打造“百里红色教育走廊”。
创新沉浸式宣教模式,推出“重走英雄路”“战地党课”等特色活动500余场次,开发“云祭扫”数字化平台,2025年累计接待党员干部、青少年研学8万余人次,网络祭扫访问量突破118万人次。
打造“理响边关”宣讲品牌,持续深化理论宣传宣讲,组建“老兵宣讲团”“双语宣讲队”等4支特色队伍,开展“老山精神”专题宣讲500余场,覆盖边境群众5万余人次。
建设国门文明实践点。以天保口岸为核心,整合国门书屋、联检楼等阵地,创新“文明实践+口岸经济”模式,设立“一站式”法律服务站、侨胞服务站,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务跨境企业200余家。
深化跨境文化交流。举办“国门文月”“中越青少年阅读节”等品牌活动,开展“跨境骑行游”“跨国春晚”等民间交流30余场,惠及中越边民3万余人次。
创新边民共富机制。组建边民互助社1个,边民合作社8个,推行“边民互市+集体经济”模式,2025年上半年,带动1.4万人次参与互市贸易,实现边民增收100余万元,合作社收入2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收益增加近6万元。
发挥边境一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强化村民自治,打造边境文明实践“黄金线”。创新“五位一体”管边机制,整合党政军警民力量,推行“十户联防”“段长制”,组建400支边境联防队,构建“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的群防群控体系。
打造智慧治理平台,建成“智慧边境”管控系统,接入视频监控7259路,实现边境线24小时动态监测,事件处置效率大幅提升。实施“法治边关”工程,持续深化平安创建,开展“平安家庭”“守法边民”评选活动,麻栗坡县获评“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县”,下金厂乡入选“全国平安模范乡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构建县、乡、村、组四级文明实践阵地,培育特色文旅品牌,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斐济总理点赞的南油村、平安坡为示范,打造老寨、石家湾等5个乡村旅游精品村,开发“执木露营”“南清漂流”等网红项目,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116个,开展“非遗进边寨”“农耕文化节”等活动300余场次,惠及群众10多万人。发展富民特色产业,持续开展农业持续培训,培育魔芋、树番茄、石斛等多个产业示范基地,带动10000余户边民就业,户均增收4000余元。
(来源:中共麻栗坡县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编辑:郭韦 美编:冯鹤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