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滇润边 | “理润丘北”志愿宣讲把党的声音带到基层一线

2025-07-11 10:22  

丘北县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定位,以“兴滇润边”工程为引领,以“理论润心、文化润魂、实践润边”为核心,整合理论宣讲、红色教育、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四条边疆特色实践路线,大力培育“理润丘北”志愿宣讲特色文明实践项目,让党的声音穿透最后一公里,增进群众对党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为“兴滇润边”筑牢思想基础。

扎根边疆沃土,打造“三化”宣讲矩阵

队伍多元化。丘北县始终坚持以打造一支“政治思想好、知识储备好、宣讲服务好、示范带头好、社会影响好”的“五好”队伍为目标,通过广泛招募宣讲志愿者,并采用在“比赛中培育、实践中孵化”的方式,举办县直部门、乡镇、群众、教体系统、青少年五个专场演讲比赛以及历届“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红土地之歌”“爱我国防”宣讲等赛事,挖掘培育700余名志愿宣讲员。充分吸纳了来自丘北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宣讲志愿者,在全县全域持续发力,以居民群众更听得懂的语言,让党的理论穿透山峦阻隔,滋润边寨心田,增强宣讲的亲和力与穿透力,推动党的理论深入人心,也为“兴滇润边”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内容本土化。立足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结合边疆多民族地区实际,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本地红色基因、民族文化、发展实践深度融合,构建独具丘北特色的宣讲内容体系。深入挖掘整理了《刘胡兰式的女英雄王承荣》《智取丘北城》等红色文化宣讲素材;语言类宣讲素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普者黑高质量绿色发展》《小村庄蝶变见证“两山论”伟力》《普者黑:生物王国瑰宝》等;文艺类宣讲剧目:《不要彩礼要幸福》《文明丘北竹板唱》《对抗》《过关》等本土宣讲课件130余个,形成涵盖政治理论、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经典、先进典型、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六大主题的宣讲资源库,把“大理论”转化为“小故事”,将“书面语”翻译成“民族话”,使党的创新理论可亲可感、入脑入心。让理论宣讲从“单一扁平”向“多维立体”拓展,实现理论供给与地域文化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强化理论传播的多元性和实用性。

阵地全域化。依托全县1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延伸宣传触角,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贯通上下的理论传播体系。充分强化省级文明单位、校园、教育基地、广场等 17个特色实践基地的建设,形成“中心辐射、所站支撑、基地补充”的阵地网络,让党的理论宣讲“处处有阵地、时时可开展”。

提升传播质效,构建“三讲”宣讲体系

“理论+文艺”讲解更生动。将党的创新理论与舞蹈、歌曲、小品、快板等文艺表演形式相结合,通过文艺表演生动形象地展示党的政策在丘北的落实成效,让群众在欣赏文艺表演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的理论教育。

“线上+线下”覆盖更广泛。在线下开展集中宣讲、入户宣讲、院坝宣讲等多种形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县融媒体中心网络平台开设“丘·理论宣讲课堂”“我的村最美”“文明实践小剧场”“文明讲堂”等栏目展播宣讲视频,发布宣讲信息,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更多群众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党的理论和知识政策。

“方言土话+民族语言”沟通更贴心。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灵活运用方言土话和民族语言进行宣讲。用方言土话宣讲,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感到亲切、易懂;用民族语言宣讲,增强了与民族群众的沟通交流效果,使党的理论更好地走进民族群众的心坎里。

多维矩阵发力,构建文明浸润“生态圈”

“一点四线”,培育特色文明实践路线。理论宣讲线(以中心为节点辐射各所站):通过举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百县千乡万村行”“款款家常事,讲讲新政策”宣讲活动和“擎旗聚力”升国旗唱红歌实践活动等系列实践活动,打通理论武装“末梢神经”;红色教育线(以弥勒湾会址为中心):通过开设“新思想课堂”,以现场观摩、语言式、文艺式宣讲和情景剧等形式,沉浸式体验边疆革命烽火,讲述丘北革命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生态文明线(以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基地为中心):通过整合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全国文明村仙人洞村等资源,打造“走进湿地共筑美丽家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边疆实践;乡村振兴线(以平寨乡实践所站点为中心):组织宣讲员“上门唠嗑”“田埂授课”“火塘夜话”,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宣讲。深度融合壮族稻作文化、花米文化,创新打造“彩色稻田”文明实践项目,让民族特色成为乡村振兴亮丽名片,展现乡村振兴,尤其是兴边富民行动在丘北的生动图景,推动宣讲阵地从固定场所向流动场景延伸,结合民俗活动开展嵌入式宣讲,让理论宣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融入大局,助力社会和谐稳定。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开展宣讲,志愿者通过上门走访、田间交流等形式,宣讲绿美建设、产业发展等内容,助力乡村振兴;在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等地开展生态文明宣讲,开展“护湖行动”“生态徒步宣讲”等活动,使“两山”理论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形成;通过“文明讲堂”“乡村家长夜校”“院坝协商”等化解矛盾纠纷,传播文明理念,促进邻里和谐,提升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挖掘宣讲守边护边模范、抢险救灾英雄、民族团结使者、乡村振兴带头人等身边榜样事迹,用“凡人微光”诠释主流价值,培育“人人守边疆、户户讲团结、村村谋发展”的文明新风尚,为“兴滇润边”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来源:中共丘北县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编辑:郭韦 美编:冯鹤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