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中共西麻支部的成立及其活动

2025-08-27 18:1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共文山州委党史研究室与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深情讲述文山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激励全州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1940年10月,邓永寿奉中共云南地下党领导马子青同志之命,从昆明回到麻栗坡开展工作,这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之后,掀起全国性反共高潮的形势下,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疏散党员和重视农村工作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在回乡途中,邓永寿带着党组织的介绍信,到畴阳中学(今西畴二中)与张声仁同志取得了联系。到麻栗坡之后,即受聘为麻栗坡简易师范学校教员,以此职作掩护,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12月,包松泉也带着组织介绍信来到麻栗坡,经邓永寿介绍,被聘为简师教员,共同开展工作。

这段时间,邓永寿仍保持与省工委的负责同志马子青联系。按组织的安排,邓永寿等人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争取抗日救亡的彻底胜利而斗争。在学校里,他们通过教学来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启发学生的进步思想,组织“读书会”,课外给进步青年学生介绍一些进步书刊,组织学生出墙报,教唱抗战歌曲,广受欢迎,产生了深远影响。寒假中,邓永寿与教师常矩有应督办梁誉的邀请参与边游,借此机会,到各地区写标语、画漫画,宣传抗日,并为将来开展游击活动做了地理和民情的考察研究。

1941年5月,麻栗坡督办署和学校为了向兴街驻军198师师长郑挺峰祝寿,责成学生前往演剧、唱歌,以资助兴。学校叫邓永寿与包松泉负责作表演指导,邓永寿俩经过研究,他负责指导毕业班演出歌剧《八百壮士》,邓永寿负责指导第二班学生演出《太行山上》,两出剧都是宣传抗日剧目,所唱歌曲也是当时全国流行的抗日名曲。在简师公开预演时,就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到兴街演出后更是受到赞誉,再度被邀请到老街演出,影响所及,麻栗坡街头巷尾的大人小孩几乎都能唱出两出剧的全部歌曲,一些小孩还在家门口、马路旁模仿演出《太行山上》。

借到兴街演出之机,邓永寿与包松泉到畴阳中学会见了张声仁以及后来的两个党员黄禹臣和刘清林,经研究,邓永寿秘密组织了西(畴)麻(栗坡)党支部中共西麻支部旧址(西畴老街五凤楼)。黄禹臣为书记,张声仁和刘清林分别为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支部成立后,曾在兴街公园和老街开过两次支部会,碰碰头,交换意见,讨论今后工作任务和联系方法等事宜。不久,党员梁惠又带来了组织介绍信和邓永寿联系。因麻栗坡简师教员已满,邓永寿设法为他安排工作,便通过教师常矩有的关系,介绍他到田蓬任教,并与西麻支部接上组织关系,他独自在田蓬地区开展活动。

中共西麻支部旧址(西畴老街五凤楼)

邓永寿疏散到麻栗坡不久,国民党以加强边防的力量,驻文山的关麟徵部队,便先后派了2个师的兵力,部署在兴街、麻栗坡一带,另有1个宪兵营,他们的特工人员经常出入学校,还有县党部的人员在学校兼职。邓永寿等人的活动明显地受到监视和干扰,情报被撕毁,抗日活动被停止,邓永寿曾被警告。畴阳中学的情况比邓永寿更为严重,据张声仁告诉邓永寿,当地驻军头目和便衣特务进驻学校,出出入入,对他们的监视很严,难以公开活动。6月份的一天,邓永寿到老街(畴阳中学驻地)找党组织汇报情况,为避免引起他人注意,决定由张声仁跟邓永寿一道以去马朵姐姐家玩为掩护,一路上边走边谈,详细分析了目前形势,认为工作已无法开展,应该设法撤退转移。后经支部决定,让邓永寿和包松泉先离开麻栗坡返回昆明,他们几个分批撤退。按支部决定,7月份,利用学校放暑假的机会,邓永寿与包松泉借口到西畴邓永寿父亲处度假,便离开了学校。当天下午,路经畴阳中学,还找到张声仁,告诉党组织,邓永寿上昆明去了。张声仁说:“你俩先走,我们随后就来”。就此告别了。8月,邓永寿到昆明不久,就听到同乡人说,文山、老街的一些教师,已被视为异党嫌疑分子被当地驻军逮捕了。9月中秋节后,邓永寿亦在昆明被捕,关押在云南省党部。一个月后,被组织营救出来,但是,中共西麻支部惨遭破坏。

(来源:中共文山州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郭韦 实习生:李香 美编:冯鹤 二审:刘虹 终审:徐昌建)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