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文山州“高质量发展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富宁县专场在文山州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了解到,富宁自1722年开始栽培八角,全县有64%的群众收入与八角产业息息相关,1999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八角之乡”。近年来,该县将八角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主要采取“六个一”措施让“土特产”真正变成“钱袋子”“金招牌”。

瑶族群众采摘八角

富宁八角鲜果
做好一个规划,铺好发展道路。县委书记带队组织排查统计县内八角种植面积、产量,外出考察调研八角市场销售流向,在内外“两手抓”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研究编制总体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等方案,以链式布局推动八角产业三产融合,计划到2027年种植扩面至85万亩以上,2030年增至10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八角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构建。
八角加工车间
采取一批措施,全面提质增效。聚焦“种、管、防”协同发力,通过种植技术攻关将结果期从10年缩短至3年,发动群众新增种植面积7万余亩,现有八角种植面积达73.15万亩;推行科学管理使亩产提升4倍-5倍,户均年收入超10万元,单户最高突破100万元;构建“科研+乡土人才”的防治体系,将技术普及率提至9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病虫害难题。

八角加工晒场
培育一家企业,实现加工增产。引进云南众木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八角种植加工交易一体化项目,建成全国最大的八角加工厂,培育合作社29家,营销企业和个体96家。围绕“一个香料包、一盒化妆品、一瓶八角酒、一袋防腐剂”研发下游产品20余种,产品迈向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
建立一套机制,联农带农增收。创新出台八条措施奖补办法,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推广“8515”联农带农等利益分配模式,联结带动1158户农户年增收5518元、村集体收入达496.8万元。同步建设产业帮扶车间,新增就业岗位200余个。

八角下游系列产品
建设一个市场,健全标准体系。构建“1+N”标准化市场体系,投建一个县级农特产交易集散中心,统一加工与交易,达产后年产值可超16亿元;规划建设8个—10个八角收购加工分厂,统一收购与工艺,年内完成4个分厂建设,实现鲜果加工处理达10万吨以上。
开发一条廊道,深化三产融合。建设以新华镇牙牌村—里达镇新寨村为重点的八角古树“十里廊道”,打造“中国香·富宁红”为主线的农文旅首选地、产业融合示范点。目前,已贯通云上观景平台、林下暗香栈道等“寻香之旅”点位,成功举办八角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实地研学等活动,推动八角产业向第三产业拓展延伸。

八角林里的瑶村
八角十里廊道

(记者:唐雪娇 图片来源:富宁县委宣传部)
(编辑:侯佑琴 美编:向传帅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