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指纹识别打卡 用信息化管理——建筑用工实名制见闻(一)

2020-05-12 11:48   阅读 16315  

农民工是促进社会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实施。文山州在贯彻落实《条例》以及原有各项治欠保支措施的基础上,着重在劳务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上下功夫。连日来,记者到人社部门、用工企业采访,推出《用工实名制见闻》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人脸、指纹识别打卡 

用信息化管理

——建筑用工实名制见闻(一)

4月以来,一份倡议、一封信在文山州建筑领域各企业和广大农民工中广为流传。

为全面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从今年5月1日起,文山州全面推行建筑用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州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8县(市)人民政府纷纷掀起宣传高潮。

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来源:州人社局)

由于行业积弊已久的用工随意性,农民工欠薪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重大问题。数据显示,2019年,在文山州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办理的投诉案件中,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占95%以上。

“我们在执法工作中发现,绝大部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子都存在取证难的问题。”州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举例说,比如考勤管理混乱,导致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劳资双方在是否存在用工关系、用工工时等关键问题上各执一词,又不能提供有效的依据或凭证,这给案件办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从2016年开始,我州开始推行建筑用工实名制,但是大部分项目业主采用的是单纯依靠手工填写纸质签到表的形式,长期保留不易,若有造假也无从查起。从今年5月起,实行建筑用工实名制信息化,要求全州新建、在建项目全面安装联网实名制考勤系统,实时记录建设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培训情况、职业技能、从业记录、工地考勤、信用评价等信息。建筑施工企业应配备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所必须的硬件设施设备(主要由门卫室和考勤通道组成,考勤通道包括闸机、LED显示屏、摄像头及人员信息录入设备),施工现场原则上实施封闭式管理,设立进出场门禁系统,采用人脸、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电子打卡;不具备封闭式管理条件的工程项目,应采用移动定位、电子围栏等技术实施考勤管理。相关电子考勤和图像、影像等电子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到用工企业开展相关宣传和检查

农民工实名制信息化管理是根治欠薪的基础工作,是治理欠薪的源头。实名制信息化管理所采集记录的各项数据应用于我州施工现场人员权益保障和建筑市场监管,作为施工现场人员工资发放、劳资纠纷处理、关键岗位人员是否在岗履职,以及项目是否存在转包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认定的重要依据。

记者了解到,截止今年5月8日,全州在建项目共345个,用工人数2万余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完全复工复产,高峰时用工人数或将达到8万人左右。

“现阶段我们要求所有封闭式的建筑工地实现用工实名制信息化,开放式工地实名制也是必须的,鼓励有条件的往信息化管理靠拢。”州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说,“《条例》的施行为这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在巡查中发现拒不按规定执行的企业,我们将严格处罚。”

(记者 侯佑琴)

(编审 资云波)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