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与亡命之徒斗智斗勇;刀尖起舞,与犯罪分子生死博弈……这便是文山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海晏(化名)的工作日常。
有人说,禁毒民警是行走在刀锋上的舞者,被誉为“刀锋战士”。而这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海晏一走便是 27 年。27年来,海晏先后数十次冒着生命危险打入贩毒团伙内部,与亡命的贩毒分子斗智斗勇,在禁毒战线上先后 6 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荣获嘉奖,用热血与忠诚在禁毒战场上写下了动人篇章。
海晏曾目睹儿时的玩伴因毒品丧命,毒品带来的家破人亡让他刻骨铭心,从此对毒品深恶痛绝,立志要成为一名禁毒民警,为社会扫清毒品阴霾,守护更多家庭的完整与安宁。
1995年,海晏如愿进入文山市公安局,顺利成为一名禁毒民警。从此他扎根禁毒一线,不惧艰难凶险,以坚定的信仰和滚烫的热血,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
禁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主动打击是禁毒工作最为有效的进攻手段。多年来,海晏始终秉持初心,紧盯涉毒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细节,一次次在危险边缘与毒贩周旋,只为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2019年,海晏掌握了一条关键线索:有人从滇西边境购买毒品后潜入文山境内,企图将毒品扩散至内地。为彻底摧毁这一贩毒团伙,海晏化身为“赵老板”—— 一个急需大量毒品的买家,经过一番精心策划,逐步取得毒贩头目的初步信任并建立联系。
然而,狡猾的毒贩头目为验证海晏是否为警方卧底,连续 11 次将碰面地点定在文山市七花广场的一棵攀枝花树下。这棵树距离原文山市公安局办公大楼仅三四十米,是警方人员日常出入的高频区域。海晏深知,只要有任何一位路过的民警顺口唤他一声“晏哥”,他的身份就会立刻暴露,不仅行动会彻底失败,自己也将陷入绝境。凭借着过人的心理素质和周密的应对,海晏一次次通过“考验”,毒贩终于放下部分戒心,提出交易,地点定在文山铝厂附近。
接头时,毒贩突然临时变卦,提出要到后山进行交易。海晏立刻警觉——后山偏僻隐蔽,极易遭遇埋伏。他迅速调整策略,装作担忧资金安全的样子说道:“我一个人去后山交易也不放心,我还是担心你们会抢走我的钱……”
在海晏的巧妙“ “周旋”下,毒贩最终同意在原定的露天区域交易。就在双方“交货交钱”的瞬间,埋伏在周围的民警如同天降之兵,迅速将毒贩车辆团团围住,成功抓获 4 名毒贩,并当场缴获5.4千克海洛因。事后检查贩毒车辆行车记录仪时,民警们惊出一身冷汗——毒贩早已密谋,计划将海晏引诱到后山后杀人灭口,抢走其携带的 50 万元“购毒款”。正是海晏的敏锐与沉着,才成功粉碎了毒贩的阴谋,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海晏深知,毒品是社会的“ “毒瘤”,每多查获一克毒品,就可能挽救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每多抓获一名毒贩,就可能守护一片区域的安宁。为了这份守护,他一次次不顾个人安危,扑向最危险的现场。
10多年前,文山市红甸乡发生一起涉毒案件,海晏与战友们赶到现场后,迅速将主要毒贩控制。就在此时,毒贩的妻子突然情绪激动地冲进里屋,海晏凭借多年缉毒经验,立刻察觉不对劲,紧随其后追了进去。眼前的一幕让他心头一紧——女子正蹲下身子,伸手向床底摸索,似乎要拿什么东西。海晏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冲上前将女子死死控制住。战友们随后从床底搜出一支冲锋枪,检查发现,冲锋枪弹匣里满满 30 发子弹早已上膛,随时可能击发。若不是海晏反应迅速,后果不堪设想。
2013年,在一次零星贩毒案的抓捕行动中,一名吸毒男子因吸食毒品后精神亢奋,反抗极为激烈。海晏与战友们合力将其双手控制住时,该男子突然挣扎着扭转头部,对着海晏的无名指狠狠咬了下去。瞬间,鲜血顺着海晏的手指流了下来。更让人揪心的是,事后毒贩血液送检结果显示,他是一名血液传播风险的病原体。为防止感染,海晏不得不开始服用阻断药物,整整半年时间里,他一边坚持工作,一边承受着药物副作用和感染风险的双重压力,直到多次检测血液均呈阴性,那颗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
“那段时间我常常从梦中惊醒,一方面担心自己的健康问题,更让我害怕的,是我的禁毒工作的脚步会因此而停歇……”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海晏的语气依旧带着一丝后怕,但更多的是对禁毒事业的不舍与执着。



在禁毒战场上,海晏是一柄刺破黑暗的利剑,让毒贩闻风丧胆;而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背后,他也有着温情的一面,是无数渴望改过自新的吸毒人员的“ “情感导师”与与“引路人”。
“作为一名执法者,只要执法对象愿意改过自新,我们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海晏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认为,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也是毒品的受害者,他们同样需要关怀与帮助,只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才能真正摆脱毒品的控制,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海晏刚参加工作时,曾接触过一名反复吸毒的人员——对方多次进戒毒所,出来后却又因抵不住诱惑再次复吸,海晏也曾多次亲手将他送回戒毒所。多年后的一天,海晏在文山市某街道散步时,意外遇到了这名男子。此时的他已不再是当初萎靡不振的模样,而是开了一个小小的夜宵摊,虽然生意冷清,但眼神里多了几分对生活的期待。海晏心生怜悯,主动走上前坐下,点了一份宵夜。
谈笑间,男子向海晏坦露心迹:他已经下定决心彻底远离毒品,想靠自己的双手好好生活,只是刚起步,生意一直没起色。海晏听完,心里满是欣慰,也多了一份牵挂。此后,他不仅时常光顾这个夜宵摊,还会特意将与好友的聚会安排在这里,默默为男子的生意“捧场”。
“他是真的改过了,而且生意也越做越好,现在门店都扩大了不少呢!”谈起这件事,海晏的脸上扬起了欣慰的笑容,语气里满是自豪——这份自豪,源于看到一个人从毒品的深渊中走出,重新拥抱生活。
27年来,海晏共与 10 余名吸毒人员建立起良好的警民关系,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用实际行动助他们在戒毒后的生活中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不能抛弃任何一个吸毒人员,一个吸毒人员只要被社会抛弃,就很可能再次陷入毒品的泥潭,我们的禁毒形势也会变得越发严峻,禁毒工作开展也会更加艰难。”海晏的这句话,既是对自己工作的要求,也是对禁毒事业的深刻理解。


27年来,海晏始终保持着对禁毒工作的热爱与专注,不断钻研禁毒战术、分析犯罪规律,对每一条涉毒线索都明察秋毫,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同时,他充分发挥老民警“传帮带”的作用,用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为禁毒大队的民辅警们作表率,带出了一批业务精湛、英勇果敢的年轻力量。
“只要遇上晏哥,毒贩跑不掉”,这是战友们对海晏的评价,也是对他禁毒工作能力的高度认可。27年的缉毒生涯里,海晏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虎穴,成功破获了数十起重特大贩毒案件。他带领战友们累计破获毒品案件 300 余起,缴获各类毒品 200 多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 300 余人,收戒吸毒人员 5000 余人次,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守护着文山的平安。


“绝不能让毒品危害社会、危害人民”,这是海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27年如一日坚守在禁毒一线的动力源泉。生活中的岁月静好,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正是有像海晏这样无数隐姓埋名的缉毒警察,在黑暗中默默坚守、勇敢冲锋。他们用自己的勇敢,在黑暗与光明之间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用自己的执着,斩断了毒贩伸向社会的罪恶之手;用自己的艰辛,守护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

(记者:刘梅 白宇男 李健)
(编辑:唐雪娇 美编:向传帅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