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流绕山村丨长江大保护十周年·百村蹲点调研行

2025-08-25 09:18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琵琶镇艾家村,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有着别具一格的村庄布局。

8月20日,初秋时节,记者走进艾家村,只见悠悠沱江如同一条灵动的丝带,轻轻环绕着村庄。沿岸的滩涂地上,一片片沿江绿地、蔬菜农田遍布其中。面朝江水而立,抬眼可见沱江的烟波浩渺。江阔水云宽,一派沱江之畔特有的村落风光。

“中华秋沙鸭在咱这儿栖息越冬,黑鹤、白琵鹭、灰鹤,这些珍稀物种频频现身。”艾家村党支部书记张跃平向记者细数着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河长上岗、渔民上岸、禁捕禁钓、禁止采砂……全力守护母亲河。”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艾家人生态环保理念的持续提升,是沱江两岸“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实践,是人类与自然共生关系的不断重塑。

艾家村“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开展清理行动

长江禁渔

从“捕鱼人”变“护鱼人”

“不捕鱼了,生活咋办?”

打出生起就没离开过沱江边,乍一听说要退捕转产,王佑华懵了,黝黑的面庞绷得紧紧的。

村里举行退捕转产动员会,一起听政策的十多个渔民顿时炸了锅。

回到家,妻子满脸愁容。晚上躺下,王佑华也不停地问自己。

那是2019年,王佑华37岁,祖祖辈辈“靠江吃江”的他,是村里出了名的捕鱼能手。

“无论严寒酷暑,从不歇气,一年下来,挣十万元不成问题。”退捕上岸这笔账,王佑华说,“不用算都知道是亏”。

那段时间,隔几天就有村干部上门讲政策。王佑华天天坐在沱江边,思路也一点点被流水冲刷清晰,“那些年水质一天不如一天,捕鱼量也远不如从前。水越来越脏,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想到这,他心里越来越不踏实。

渔船靠了岸,思想转过弯。2020年4月10日,王佑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正式退捕转产。那一天,他交出家里的渔船,收网上岸。自家渔船被拖走的画面,以及他和其他渔民的合影,至今保存在他的手机里。

上缴了捕鱼证后,王佑华用奖补资金流转来的土地,发展起了生态蔬菜产业,办起了家庭农场,还参加了“河小青”志愿服务队。一有空,他便和同伴们巡逻在沱江沿岸,查看漂浮物、巡查非法捕捞、清理江边垃圾,守护着沱江的生态环境。

“我们这些曾经的渔民,既是长江大保护的见证者,也是渔民上岸政策的受益者,更应成为保护长江的参与者。”王佑华说。

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艾家村地理位置优渥

久久为功

做“水文章”答“生态卷”

每天早上沿着沱江走上几公里,几乎成了张跃平的习惯。

除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张跃平还有一个身份——村级河长。巡河时,他时常会想起多年前江岸杂草丛生,江面漂浮着水葫芦、生活杂物的场景。

“如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还可以看见鱼儿畅游。”担任河长这些年,张跃平用“肉眼可见”来形容沱江的变化。

和他的感受相印证的,是沱江艾家村段水质多年保持Ⅱ类。

上游水清,下游才有碧水。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推进,一系列保护长江流域的举措在艾家村陆续落地——

列为自贡首个“沱江湿地保护小区”,明确区域范围内永久性截断自然湿地水源、禁止擅自采砂采矿等;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新建和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构建“河长制+网格化”生态保护长效管护机制;组建“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创新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对辖区内的水域开展清理整治……

沱江水质变好,蔬菜产量和品质也更高,艾家村成为自贡市的重要“菜篮子”之一。

近年来,艾家村依托独特资源优势,打造千亩有机蔬菜基地,通过生态种养模式,轮季种植莲花白、大葱、辣椒、玉米等,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种植、分拣、销售……蔬菜产业的各个环节被打通,形成“市场+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吸纳了不少村民就业。“不仅土地流转给业主有笔收入,一年下来,在基地打工还能赚一两万元。”村民何学民说。

在未来的规划中,艾家村将从“一棵蔬菜”出发,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推出全年无休的采摘、观鸟、赏鱼等体验活动,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绘就乡村新图景。

天蓝水碧

以“生态美”引“群鸟栖”

水鸟安家,源自水土。水美土肥,群鸟毕至。

艾家村村民王彬家里珍藏着一份2017年3月24日的《自贡日报》。它图文并茂地记录下了中华秋沙鸭在自贡首次现身的珍贵资料。

“我在沱江边长大,从小看到过不少野生鸟类,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回忆起8年前意外发现中华秋沙鸭的场景,王彬仍激动万分。

一夜未眠,王彬反复通过网络查询发现,自己捕获的“野鸭”可能是中华秋沙鸭,“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心跳都要停止了!第二天一大早,我马上向林业部门反映。”

接报后,自贡市林业部门相关专家当即赶到王彬家,经鉴定,该野鸭确为中华秋沙鸭。

此后,自贡市观鸟协会在艾家村开展野生鸟类调查活动成为常态。艾家村也成了观鸟爱好者、摄影爱好者们的“打卡地”,除了自贡本地的,还有不少人从重庆、成都、内江、宜宾等地专程赶来观鸟。

作为中华秋沙鸭的越冬栖息地,近年来,此地动态监测中华秋沙鸭最多的时候有40多只。随着水质越来越好,人们在这里邂逅绿翅鸭、斑嘴鸭、赤麻鸭、大白鹭、长嘴剑鸻、渔鸥等水鸟更是常态。

每年秋冬季,艾家村都会吸引来一批批“贵客”,该怎么款待?

琵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代奎告诉记者,该镇已启动“我艾我家、为艾冲鸭”生态环境保护文明实践行动,通过组建“艾家生态护卫队”、新建中华秋沙鸭生态观景台、定期举行专家讲座、组织净滩行动、开展鸟类观察、设计打造秋沙鸭文创产品等,有效保护中华秋沙鸭栖息地,同时,宣传普及中华秋沙鸭保护知识,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路径。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如今,一江清流绕山村,江畔每一处风光,都似乎在轻声吟唱着艾家村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颂歌。

(自贡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周嘉 欧亚非 芶思 文/图)

(编辑:郭韦 美编:冯鹤 二审:刘虹 终审:徐昌建)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