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老山干部学院以与党校合署办公为关键支点,紧扣“办学模式一体推进、课程体系多维融通、师资队伍多元发展、科研资政跨域协同”核心主轴,通过推行校(院)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和机制体制改革,让资源高效整合与合理配置,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
办学模式“一体推进”。坚持自我革新,3次优化调整“三定”方案,合并重组科室3个、新设科室3个、更名升级科室5个,实现校院融合发展、一体推进。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出台一体化办学措施和现场教学点管理办法,建立涵盖党性教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主题现场教学点38个,自主研发课程体系可支撑30天及以上长周期培训,科学合理设计“3天、5天、7天”等不同需求计划,推行“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研讨交流”多元教学模式,主体班次互动式教学占总课时27.6%。持续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拓展21家战略合作单位,原创情景党课《老山》首次跨区域赴部队、高校巡讲,推动办学协同发展不断深化。
课程体系“多维融通”。打破课程建设壁垒,联动组织、统战、发改、财政等部门,组建“行业技术专家+学术领军人物+基层典型代表+中青年教师”联合备课组,形成课程“生成、打磨、评价、更新、淘汰”全周期管理和“三审三备”质量管控流程,不断健全“总论+分论+地方实践”的多元课程体系,打造“弘扬老山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党性教育品牌,形成“真理力量”“老山精神”“西畴精神”3个教学单元。通过“课程竞赛、揭榜挂帅、询价招标”等方式,自主研发核心课程106门,获评全国、全省“好课程”“精品课”奖项8项,《“六子登科”降“石魔”实现乡村绿色发展—云南省西畴县生态扶贫案例》获“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师资队伍“多元发展”。打破干院、党校师资界限,构建“内育外引、跨域联动”体系,将教师纳入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范围,引进各类人才27人,制定“定量+增量”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实施“青苗—骨干—领军”三级培养计划,通过挂职锻炼、外出访学、师资培训等方式,力促教师全面发展,获评“云岭先锋讲师”2人、七乡学者专项1人、教育人才专项1人、学科带头人3人。结合大院大所大企大校合作,引入省内外高校专家,与本地产业带头人、基层干部等联合授课,选聘兼职教师105名,累计讲授课程238次、到院指导79次、提升教学专题48门、帮助形成科研成果14个,有效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理论导师讲原理、实践导师讲案例、先锋模范讲精神”的多元师资格局。
科研资政“跨域协同”。探索建立“教学出题、科研解题、成果资政”全链条管理体系,推行“赛马制”课题攻关模式,成立老山精神研究中心、越南合作交流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科研攻关格局,突破国家级专项2项、省部级重点课题4项、厅级专项28项,公开发表核心期刊理论文章5篇、实现核心期刊第一作者发文零的突破。构建“问题发现—深度调研—报告撰写—成果报送—资政反馈”机制,采取“学员调研+师生联动+上下协同”等方式,近三年累计形成决策咨询成果38项,获批示20项,批示转化率52%。
(雷振兴)
(编辑:刘红丹 美编:冯鹤 二审:刘虹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