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华联锌铟推动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双向奔赴

2025-11-06 09:51  

11月5日

《科技日报》刊文

《昔日灰尘漫天 如今绿意盎然

——华联锌铟推动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双向奔赴》

报道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现代化矿山企业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向奔赴


详情如下↓↓

站上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锌铟”)的矿山观景台远眺,矿区边坡上连片的川滇桤木、紫薇、刺桐、红叶石楠织出一条绿色“地毯”,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岩石裸露的采矿区。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位于中越边境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华联锌铟多金属露天矿区,看到远处的电动矿用卡车,正沿着智能调度的路线缓缓行驶;车斗里的矿石,将被运到全球最大的单系列多金属选矿厂,分选出多种有用金属精矿。

华联锌铟是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国有企业,如今日选矿能力达到11000吨。作为现代化矿山企业,华联锌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勾勒出“矿在林中、林在矿中”的美丽图景,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双向奔赴。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全景。受访单位供图

石头坡“长”出新绿

铟是一种稀有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合金制造、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是现代工业、国防和尖端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支撑材料。

马关县又被称作“铟都”,建有世界最大的原生铟生产基地。

在马关县与华联锌铟共建的马关县铜街—曼家寨矿区的排土场,生态修复工程已持续了10年。

2014年,这处排土场还是碎石裸露的采矿迹地,如今已培育出由多种植物构成的混交林。林下旱冬瓜与紫花苜蓿等地被植物,使土壤侵蚀模数从每年每平方公里5600吨降至800吨。

“我们创新采用‘爆破削坡+客土喷播+藤蔓固坡’三位一体技术,在50度左右陡坡上喷播改良土,混合草灌种子与保水剂,实现了陡坡的快速绿化。”华联锌铟安全环保部副主任工程师简文荣介绍。

针对高陡边坡难以绿化的难题,企业引进“客土喷播”技术,将混合了草籽、有机肥的“营养土”喷射到岩壁上,让昔日的石头坡三个月内就能“长”出绿色。如今,矿区复绿面积已达2900余亩,相当于270个足球场大小。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企业建立的矿山植物园收集了滇东南特有植物32种,其中,马关杜鹃、云南穗花杉等濒危物种在此实现野外回归。

调查显示,2025年春,矿区已记录鸟类47种、小型哺乳动物12种,较2019年增长62%。这种“采矿—复垦—管护”的全周期治理模式,使华联锌铟成为“国有重点企业管理标杆创建行动标杆企业”“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实现全链条低碳发展

“轰!”随着一声闷响,100吨级电动矿用卡车满载矿石缓缓驶离矿场。

在华联锌铟的矿区,节能降碳理念被嵌入到生产工艺的全流程、各环节。

2020年5月,国内首台TR50型矿用卡车,在这里完成“油改电”改造——这个曾日均“喝”掉数百升柴油的“巨兽”,摇身变成零排放的电动先锋。在华联锌铟,这样的纯电动卡车已有36台,不仅每年省下5000余万元成本,还减少了2.6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华联锌铟还积极创新,研制出“下行皮带发电”技术:运输矿石的皮带机空载下行时,动能可转换为电能,一年累计发电400多万度,够3000户家庭用一年,折合节约标煤1000余吨。

从“油改电”的突破到“全链条低碳发展”的智慧,华联锌铟用技术创新,将节能增效作为矿山绿色发展的核心动能。

华联锌铟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苏元告诉记者:“企业更深层的绿色变革,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上。”

在废石资源综合回收车间,记者看到3条智能化生产线,正将工业边界品位以下的含矿废石转化为“宝藏”。“我们打造了 ‘光电选矿+淘汰选矿+螺旋溜槽选矿’立体选矿工艺,年处理废石300万吨,回收矿石80万吨,相当于一座中型矿山的产能!”华联锌铟生产技术中心技术负责人韦会福自豪地介绍道。

韦会福说,在华联锌铟选矿厂,这里有全球最大的日处理8000吨单系列多金属选矿生产线。该生产线采用SAB磨矿工艺,使锌回收率、铟综合回收率大幅提升,每年多回收锌、铟金属千余吨,年创效3000多万元。

废气、废水、噪声全达标

记者看到,在华联锌铟矿区,“污染防治”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整套落到实处、高效运转的生态防护体系。

在选矿车间,回水设施让95%以上的废水实现循环利用,每年可以省下一座小型水库的水量;为守住水质底线,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建起两座尾矿库水处理站,确保废水经处理后洁净排放。

此外,华联锌铟还投入1.8亿多元打造清污分流工程,通过4条隧道将雨水与生产废水分流,从源头切断污染路径。在粉尘防控方面,7辆大型洒水车每日穿梭,8300余米的固定式喷淋系统,让粉尘乖乖落地。

“为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我们在生产车间预留了危废暂存空间,让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安置。”韦会福说,借助矿用自卸车纯电化改造、工艺流程优化、皮带自发电和高效节能设备应用等,企业单位产值能耗较2019年下降23%,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目标,实现矿区废气、废水、噪声全达标。

从昔日的灰尘漫天,到如今的“花园矿山”,华联锌铟建成了一座新型绿色矿山,并以每年2900亩的复绿成果、2.69万吨的碳减排量,绘就新时代边疆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周秋 美编:陆军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