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能让一片土地发生怎样的蜕变?在滇东南崇山峻岭间,西畴兴街出口贸易加工区给出了答案。
这片规划面积仅5.14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五年时光,完成从基础设施滞后到现代化厂房林立、从企业零星分布到产业集群崛起的华丽转身,更以2025年1月-9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91%的亮眼数据,书写着边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答卷”。

读懂兴街园区的五年之变,需先看清其战略坐标。2012年成立之初,地处文山、西畴、麻栗坡、马关四县(市)交汇的园区,便是中国昆明—越南河内经济走廊关键节点、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哨点”。
2020年云南省开发区优化提升,兴街园区迎来转折:作为文山州仅保留的三个核心园区之一,它被纳入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体系,战略定位跃升至“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开放门户”。
但蓝图落地之初,挑战重重。“十四五”初期,园区面临基础设施薄弱、入驻企业体量小、产业链条短、高新产业空白的“四大短板”。“要发展,先筑巢!”园区管委会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破局关键,累计投入27.3亿元升级路网、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成50.42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昔日“边陲洼地”渐成“投资沃土”。

“硬件到位了,能不能留住企业,关键看服务。”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涛的话,道破招商留商核心。2020年能全电气项目选址时,多地竞争白热化。兴街园区组建“项目落地突击队”,推出“全程代办、盯跑帮办”服务。
“为抢关键审批节点,工作人员陪着企业负责人,抱厚厚的申报材料守在审批部门门口,最终为企业省了至少一个半月。”刘涛回忆,这份“超常规”诚意,让能全电气选择西畴。
这场“应急服务”被系统化、制度化:园区推出“驻企服务员”制度与《服务企业九条措施》,通过“精准选人、精准服务、高位协调”,构建“收集—梳理—上报—解决—反馈”闭环机制。“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成园区营商品牌,实现从“管理者”到“发展合伙人”的角色转变。

优质服务催生出产业硕果。兴街园区内,能全电气与英茂糖业如两大引擎,以“新兴制造”与“传统升级”拉动经济。
走进能全电气车间,自动化流水线运转,打火机源源不断下线。这家规划占地416.43亩、估算投资20.5亿元的企业,是西畴打火机产业园“龙头”,更凭“海拔1100米”高原优势,攻克打火机高原着火率低的世界性难题。“这是闯荡国际市场的‘杀手锏’。”公司总经理李玉霞说。

能全电气三年实现“三级跳”:2022年10月第一条生产线日产50万只,2024年底日产破200万只、跻身全球打火机行业前五,产品远销10余个国家,成为云南首家获打火机出口资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5年9月前产值达1.68亿元。
与此同时,园区“元老”云南文山英茂糖业焕发新生。“2021年工业入榨量50.3万吨、支付甘蔗款2.4亿元、产值3.17亿元;2025年分别增至71.8万吨、3.8亿元、4.13亿元。”公司副总经理王宇春用数据勾勒“甜蜜曲线”。英茂糖业不仅提质增效,还带动数千蔗农增收,探索的越南甘蔗种植基地模式,为园区“口岸经济”提供经验。

单个企业“枝繁叶茂”,汇聚成园区产业“森林效应”。“十四五”期间,兴街园区实现从“企业稀疏”到“产业集群”的跨越:截至2025年9月,入驻企业4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户、文山州科技型中小企业4户,形成以打火机制造、制糖加工为核心,配套物流、包装的特色集群。

经济活力在核心指标中尽显,2025年1-9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7亿元,同比增长18.91%,展现强大韧性。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节点,兴街园区绘就新蓝图:依托即将建成的交通动脉,借力边境经济合作区政策,强化承载能力、招大引强,力争工业总产值破15亿元,打造文山州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产品生产基地。

从服务破局到产业兴城,从边陲热土到开放高地,西畴兴街出口贸易加工区五年完成“撑竿跳”。如今,这片土地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为指引,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全速迈进。

(云新闻记者:黄鹏 通讯员:雷红梅 廖文宇)
(编辑:李娟 美编:向传帅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