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呼寨:红色热土绽放幸福花

2025-08-17 10:39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洒戛竜、丫呼寨、王有德故居、阿猛会址、弥勒湾会址、谷拉乡,探访文山革命老区的新变化,看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昂扬斗志实现乡村巨变的奋斗故事。今天推出第②篇——《丫呼寨:红色热土绽放幸福花》。

层峦叠嶂,古木参天。踏入文山市追栗街镇丫呼寨村,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蜿蜒山间,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彝族风情民居错落有致,墙壁上绘满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这座曾诞生文山县第一届民主政府的红色堡垒,历经七十余载风雨洗礼,在新征程的春风里,正书写着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崭新篇章。

历史深处,红星闪耀铸就根基

时间回溯至烽火连天的1949年。4月15日,滇东南大地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丫呼寨发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第十团在此宣告成立,同时文山县民主政府正式诞生。革命的星火从这里燎原,为文山全境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滇东南革命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2018年,修缮一新的文山县民主政府纪念馆正式开馆。这座占地709平方米、建筑面积1003平方米的纪念馆,精心设置七个展区,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影像以及恢复重建的415级军事通道和碉堡,生动再现了文山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解放与幸福的壮阔史诗,年均接待各族参观者近2万人次,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和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凭借深厚的红色底蕴,丫呼寨先后荣获州级美丽庭院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全国文明村和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

山河焕颜,老区旧貌今朝新

曾经的丫呼寨,是贫困与闭塞的代名词。上寨村村小组长张金福对往昔记忆犹新:“以前我们住的是泥巴房,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泥巴水。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日子是常态。”村内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村民生活举步维艰。

改变始于党的政策引领和当地干群的勠力同心。这位42岁的村干部,是丫呼寨变迁的亲历者和推动者。张金福于2009年入党,他说:“小时候就常听村里老党员讲革命故事,那些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总想着要为家乡作点贡献。”年轻时张金福曾外出务工,2019年选择回到家乡成为村干部,身份的转变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他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整治人居环境。

如今,山间坡地,生姜、烤烟、甘蔗、辣椒等经济作物层层叠翠;养殖场内,肉牛壮硕,蛋鸡成群。“在党的政策支持下,我们鼓励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张金福介绍道,村民们抱团发展,自发组建了烤烟合作社和养鸡合作社,目前丫呼寨村人均收入已突破2万元。

下寨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汤自美,率先蹚出了一条养鸡致富路。从最初试养1000只鸡起步,逐步壮大成立合作社,成为带动一方增收的致富能手。如今,汤自美不仅自己致富,还积极带动周边农户。“邻寨养鸡户遇到养殖方面的问题都会来咨询,我都会毫不保留地把鸡的病症特征、用药方法,饲养技巧、防疫要点告诉他们。”她一边检查鸡舍一边介绍道。

产业的兴旺为家园蝶变注入强劲动力。漫步村中,人居环境的焕新令人欣喜:昔日泥泞的小道已被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取代,孩童骑着自行车嬉笑着穿行而过;家家户户庭院整洁,鲜花在墙边绽放;村内“七改三清”扎实推进,公厕、污水处理系统、太阳能路灯、安全饮水工程一应俱全,参天古树与公益林也得到精心守护。

治理有方,红色底蕴催生和谐果

丫呼寨的焕新,不仅在于“面子”的靓丽,更在于“里子”的丰厚——一套以党建为引领、融合红色基因与民族特色的善治体系日渐成熟。

强基固本,支部建在振兴一线。丫呼寨将村党支部分设为上、下寨党支部,选优配强班子,党员队伍壮大至122人,筑牢了坚强战斗堡垒。老党员李正国坚定地表示:“在党的带领下,我们有信心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这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老区人民共同的心声。

文化铸魂,红彝交融凝心聚力。丫呼寨深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和彝族传统文化,实施解放广场、红园、彝族民居风貌改造提升等工程。组建民族文艺队,编排红色与彝族特色节目22个,纪念馆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幸福家园”。

“12345”擘画善治蓝图。追栗街镇结合丫呼寨实际,创新形成“12345”创建工作思路——建强党支部核心;弘扬红、彝两种文化;抓实老体协、共青团、妇代小组三支队伍,发挥“半边天”和青年生力军作用;实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四个提升;促进与党建、村建、红色教育、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五个融合。村规民约20条落地生根,“平安村寨”创建卓有成效,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青山无言,见证沧桑巨变;红土情深,孕育幸福家园。这座古老彝寨正阔步走在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好、百姓富的康庄大道上,绽放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夺目光彩。

(记者:陶晶晶 高加敏 喻传宏 图片:张卫东 “文山史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红丹 美编:冯鹤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